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近期聯合印發了《關于規范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資產證券化有關事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旨在規范推進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工作。
《通知》明確,將分類穩妥地推動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具體包括,鼓勵項目公司開展資產證券化優化融資安排,積極探索項目公司在項目建設期依托PPP合同約定的未來收益權,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進一步拓寬項目融資渠道。探索項目公司股東開展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資產,在項目建成運營兩年后,項目公司的股東可以以能夠帶來現金流的股權作為基礎資產,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盤活存量股權資產,提高資產流動性。支持項目公司其他相關主體開展資產證券化等內容。
《通知》要求,嚴格篩選開展資產證券化的PPP項目。開展資產證券化的PPP項目應當運作規范、權屬清晰,擬作為基礎資產的項目收益權、股權和合同債權等權屬獨立清晰,沒有為其他融資提供質押或擔保。發起人(原始權益人)應當分別符合相關要求,項目公司作為發起人(原始權益人)的,應當已落實融資方案,前期融資實際到賬等內容。
《通知》還規定了完善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工作程序,包括依據合同約定自主開展資產證券化、擇優篩選PPP項目開展資產證券化、擇優推薦PPP項目資產證券化、進一步優化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審核程序等。
《通知》強調,要著力加強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監督管理,切實做好風險隔離安排、合理分擔資產證券化的成本收益、切實防范剛性兌付風險、充分披露資產證券化相關信息、大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5個方面工作。
根據《通知》,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將建立完善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協同管理機制,加強溝通合作,實現PPP項目實施和風險監測信息共享。
![]()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依靠現代美容技術提升“顏值”成為一些愛美人士的選擇。記者采訪一線法官了解到,由于當前美容市場管理不規范,美容機構良莠不齊,一些非正規美容機構存在虛假宣傳、強制消費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現象,部分非正規醫療美容機構無證經營甚至造成傷害事故。法官提醒,美容糾紛頻發,消費者投訴不斷,選擇美容機構還需擦亮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