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快速上漲的房價引發市場強烈關注,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上半年,廈門、合肥、南京、上海四個城市的房價漲幅同比超過20%,深圳漲幅約18%,北京和杭州漲幅約15%。
與房價快速上漲相對應的,是今年上半年個人購房貸款的爆發式增長,顯示居民購房熱情一路攀升。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幣房地產貸款(包括房產開發貸款和個人購房貸款)增加2.9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近六成;其中,個人購房貸款就增加2.3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翻一番。
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房市的火熱只是局部短暫現象,房市遇拐點的基本面并未變,未來隨著城市分化的加劇,一線城市房價還會繼續上漲,三四線城市房價或將衰落。
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7月30日舉行的2016年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上表示,房地產投資需求峰值已過,中國房地產已經到了歷史性拐點。
“即便近期一線城市房價暴漲,由此帶來房地產投資的回升,以及部分相關產業的回暖,但這種回升趨勢不會持續太久,因為房地產投資的根本格局沒有改變,以后仍會出現回調。”劉世錦說。
不過,雖然房地產行業面臨拐點,但對于房價而言,或許會因城市的分化而出現不同走勢。劉世錦稱,中國的城市正在出現分化,有些城市在衰落,而有的也正在形成大都市圈,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未來各個城市的房價走勢如何,就主要看年輕人流向哪些城市,資源流向哪些城市。對于像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中心城市,除了集聚了大量資源和人口推高房價外,其居民住宅用地的供地比重也都未超過23%,這遠低于國際上大都市的平均水平,住宅用地比重低也助推了部分中心城市的房價。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原主任李鐵在上述會議上也認為,部分中心城市的房價難以下降,以北京來說,即便目前正建設城市副中心,實現城市功能疏解,但北京的房價不可能降下來,還會繼續上漲。
李鐵稱,北京的公共服務水平全國最高,中國有10%的高收入人口,約為1.3億,他們想在北京買房,主要就是想買北京的公共服務。此外,雖然建成了通州副中心,會使得通州的房價上漲,但也一定漲不過主城區。
“當一些低端產業及其人口從主城區搬出之后,主城區的各種基礎設施水平會大幅度提升,公共福利通過二次收入分配也會大幅度提高,生態環境會大為改善,這樣的房價還會降下去嗎?不可能,這是客觀的市場規律,只能通過周邊空間的釋放來緩解上漲幅度。”李鐵稱。
不過,雖然中國房地產行業迎來拐點,但也并非沒有發展潛力。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盡快讓農村土地在確權的基礎上實現流轉、交易,保障農民的財產得到有效的處置權,才是今后中國房地產發展的關鍵。
劉世錦認為,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國房地產、城鎮化未來發展的關鍵。“農村的土地,包括集體用地、宅基地能不能動起來,能不能在確權的基礎上讓它流動、交易,顯示出自己的價值。只有動起來,才能使得城鄉間的土地、資金、人員、技術等要素真正地相互開放、相互流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