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主席耶倫于當地時間29日在紐約談及未來加息時表示將更趨謹慎。耶倫的表態被市場大致理解為“鴿派宣言”,乍一聽與不久前美聯儲多位“鷹派”人物暗示的“最早4月份加息”相悖,但實際上美聯儲推動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的初衷并未改變,“鴿派”也好“鷹派”也罷,其實都在向著一個方向努力。
推動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可以說是本·伯南克時代定下的戰略方向,先退出量化寬松(QE),后視經濟狀況逐步加息,最終將基準利率水平推升至美聯儲過去一直標榜的中性水平——既不對經濟產生刺激作用,也不會阻礙經濟增長。這是肩負雙重使命的美聯儲的終極目標,也是耶倫任期內的頭等要務。
加息時點的確定,加息步調的籌劃,以及加息終點的抉擇,都是基于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這一既定戰略做出的戰術安排。此前力挺加息的“鷹派”是按照這一思路出牌的,而耶倫和美聯儲內部其他所謂“鴿派”的博弈套路也以此戰略為出發點。換句話說,盡管展現給市場的“內心戲”中有掙扎、有反復、有惶恐、有畏懼,但美聯儲總體來說“初心不改”,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是當作明線處理的歡天喜地大結局。
所謂的“鷹派”與“鴿派”之爭,實際上被圈定于戰術范疇之內。在美聯儲去年末啟動加息后,雙方的交鋒更多地集中在加息步調的統籌之上。從預計一年加息四次降到一年加息兩次,這被理解為審時度勢后“鴿派”的勝利,而最近經濟數據向好又為“鷹派”背書,在加息時點的確認上似乎略占上風。這反映出美聯儲內部在當前美國經濟狀況、全球經濟格局以及金融市場走勢上的判斷上存在對立,而彌合分歧、轉化立場不僅需要時間,也需要更多趨勢性的數據。需要指出的是,市場簡單地把美聯儲內部分成了所謂的“鷹派”和“鴿派”,且粗暴地判斷為非鷹即鴿,但其實二者之間的邊界很難明確界定,身份切換也無章可循。
對美聯儲而言,目前自然不愿被市場預設為立場鷹化或鴿化,即便從大趨勢看,這只在伯南克時代養成的“老鴿子”,將在耶倫時代轉化為羽翼漸豐的“雛鷹”。因此,耶倫當下傾向于保持中性立場:一方面說目前境況不如去年,加息將更趨謹慎,這是全球市場普遍關注且樂意放大的;另一方面也強調了逐漸收緊政策的必要性,畢竟美聯儲要為應對下一次經濟衰退儲備足夠的“彈藥”。
鑒于當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局勢和國際金融市場狀況,“謹慎而靈活”的政策取向是美聯儲的最優戰術選擇。有分析指出,就謹慎而論,美聯儲一方面要從當前經濟數據入手準確判斷美國經濟的未來走勢,另一方面要對加息進程產生的外溢效應進行評估,既要把對其他經濟體產生何種影響納入考量,又要預測受到影響的經濟體會對美國經濟產生怎樣的沖擊。就靈活性來說,美聯儲官員不止一次地表示,加息可能是漸進的,也有可能時斷時續,而加息的幅度也會根據經濟情況而定。
總之,如果說既降息又實施量化寬松措施的歐洲央行、日本央行以及近期調低利率的新西蘭、匈牙利等央行將寬松貨幣政策作為單一的主旋律,那么稟賦更佳、能力更強的美聯儲演繹出的貨幣政策更像是一部復調的鋼琴曲。美聯儲“一心二用”,同時支配“鷹派”和“鴿派”這兩只手完成兩個相對獨立的曲調,猶如武俠小說里的“左右互搏”。作為聽眾,市場要學會同時聆聽兩個旋律,才能把握整部作品的曲風。從目前來看,專業級的美聯儲已經開始演奏,但市場還沒學會如何享受。
京津冀地區的產業轉移承接,是協同發展的一條主線。一年多來,三地政府部門徹底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聯手推動一批重點項目落地,產業升級轉移正在積極進行。
在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天貓、1號店和亞馬遜這5家綜合性購物平臺購買了智能手環和家庭裝洗衣液兩種商品。綜合來看, 1號店在退貨政策執行上表現比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