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召開了題為《應對下一場工業革命》的會議,這意味著全球業界正在形成一個共識:新一輪工業革命即將到來。面對全新的工業革命時代,全球管理理論及實踐卻顯得相對滯后,只有少數企業在探索適應時代的組織形態以及管理方式。
從全球工業演進史來看,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催生了新的生產組織形態,這也可以看做是生產關系伴隨生產力發展而進行的演進:第一次工業革命讓整個社會的生產組織形態從手工作坊演變為工廠;此后隨著電力的廣泛應用,眾多工廠被連起來,形成了現代化的大公司;到了以信息技術為特征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整個社會便涌現出全新的信息整合平臺。而如今,以智能制造為主要特點的新工業革命已經箭在弦上,搭建開放的生態圈平臺成為產業發展的趨勢。
不難發現,前三次工業革命都屬于技術革命的范疇,無論是生產技術還是信息技術,如今興起的新工業革命卻更多地是一種組織革命,是對整個社會生產組織形態的一次完全重組。如果將工業革命歷程與管理學發展史綜合起來考量就會發現,工業革命的發展不僅推動著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的演進,也一次次地將管理學理論與實踐帶入新的高度:工廠的出現直接催生了科學管理,而大公司的興起和發展則將組織理論發展到了科層制。
到了互聯網時代,傳統管理理論和工具都失效了,因為傳統時代組織形態賴以存在的基礎都已經被顛覆了,零距離、分布式和去中心化的特征正在讓組織的體積變成難以預想的大,組織不是一個緩慢的、規則的系統,而成為一個平臺化的非線性過程,而管理的邏輯也從“把什么管住”變成了“讓什么去管”。因此,從管理實踐的角度講,新工業革命時代就像是一扇虛掩的門,目前全球企業界和管理學界仍處于門外徘徊的狀態。
事實上,新工業革命時代可以解構為三個層次:在技術上,新工業革命的特點就是互聯及大數據;在組織形態上,新工業革命時代的本質特征就是無組織的組織,也就是讓整個組織在均衡與不均衡間自演進、自優化,以生態圈平臺實現資源的快速配置;從生產方式上講,新工業革命就是從大規模制造轉向大規模定制,以定制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由此可見,新工業革命是對傳統時代的一次全體系揚棄。雖然歐美企業率先提出新工業革命理念并逐步實踐,但全球的實踐處于同一起跑線。現階段,以海爾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在探索適應新時代的組織模式上領先一步。在堅定推進新工業革命探索的同時,海爾在組織模式顛覆上進行了互聯網化轉型,進行了西方管理學界和企業界都沒有實踐的探索。
其實,海爾探索的人單合一雙贏模式在本質上就體現為完全顛覆傳統的組織形態,變成開放的自演進生態圈體系,這個體系突破了傳統的企業邊界,將用戶、供應商、創客等資源整合起來,共同圍繞著用戶的需求進行創新。這樣,整個組織就異化為超導體形態,一個個自組織對市場結果負責。換句話說,人單合一對企業顛覆可以集中概括為三點:一是讓用戶融入企業創新的全過程,以用戶價值為核心,從而實現整個生態圈的共創共贏;二是整個組織變成各種要素粒子的組合形態,各個要素粒子其實就是海爾所說的小微;三是整個企業從封閉的創新組織變成開放的動態資源整合平臺。
如果說在產業層面的新工業革命實踐相對簡單,那么要探索適應新時代的組織及管理模式就顯得更為復雜了,因為這種生產關系的顛覆是超脫產業現實支撐的,也是歐美企業界尚未觸及的領域。所以說,海爾人單合一管理實踐,其實就是管理歷史上具有普遍規律的顛覆性實驗,將企業解構成一個個的小微組織,從而編織出一個動態優化的節點聚合平臺,就像黑洞一樣能夠吸附各種創新力量在這一平臺上創新。這種創新是在打通了用戶與企業的邊界之后進行的,就形成了一種適應新工業革命時代大規模定制特征的全新組織形態。
人單合一雙贏模式探索讓海爾連續六年蟬聯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但這不是最終目標,現在海爾將自己定位為開放的創業平臺,為員工甚至全社會提供創業的機會,這一模式在大企業轉型中尚屬首例,叩開的是全球產業界新一代管理模式的大門。
在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天貓、1號店和亞馬遜這5家綜合性購物平臺購買了智能手環和家庭裝洗衣液兩種商品。綜合來看, 1號店在退貨政策執行上表現比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