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6家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比2017年增長近一倍;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十二五”末累計下降24.9%;營業收入超千億元工業企業達到5家,2020年32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比2017年增加13家……這是3年來河北省大力開展“萬企轉型”行動,引領全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績單”。
制造業質量效益提升
集世界先進的特鋼裝備、技術和理念于一身,電爐短流程煉鋼,全流程智能制造……2020年10月底,位于河北井陘礦區的河鋼集團石鋼新區正式投產。
2020年以來,石鋼公司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老區生產、新區建設“雙線作戰”帶來的困難,迎難而上、千方百計推進項目建設。石鋼公司負責人介紹,集先進裝備和技術于一身的石鋼新區,將形成年產鋼200萬噸、材192萬噸的特鋼產能,奠定了石鋼從特鋼行業國內第一方陣邁向世界“頂級圈”的新優勢。
“萬企轉型”實施以來,鋼鐵等河北傳統“當家”產業加快提質升級。河北最大鋼鐵企業河鋼集團大力發展鋼材深加工,目前已成為國內第一大家電板生產商、第二大汽車板生產商。
河北省委、省政府于2018年起開始在全省工業領域部署開展“萬企轉型”行動,加快全省工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應是企業永久性的日常工作,不升級必然死,升級還有活的希望,死守著老產品、老設備是不可能守得住的。”記者采訪河北滄州東塑集團董事長于桂亭時,他多次說到這句話。
71歲的于桂亭帶領東塑集團在塑料領域已深耕42年,20世紀80年代就把塑料涼鞋賣到美國,后來又生產塑料布、塑料管道管件、鋰電池隔膜,累計迭代了16個產品?!皫缀趺刻烀繒r每刻都在研發升級產品,老產品市場萎縮了、技術含量低了,雖然有利潤,但不淘汰就會牽涉很大精力。”于桂亭說。
記者從河北省工信廳了解到,“萬企轉型”行動實施3年來,全省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4.18,進入中等競爭力發展階段。2020年前三季度,多個重點行業利潤實現逆勢上揚,汽車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40.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78.5%,轉型初見成效。
企業創新能力增強
前不久,來自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的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辣椒提取工藝技術裝備創新及產業化項目”,獲得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平時“不顯眼”的晨光生物科技集團,正是一個細分市場領域的“隱形冠軍”。
辣椒提取產物主要是辣椒紅色素、辣椒素等,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等領域,是現代生活的必需品。20世紀50年代,美國率先從辣椒中提取出辣椒紅色素,引領行業風潮,后來這一產業先后被美國、西班牙和印度主導。20世紀80年代,我國才進入辣椒提取行業,起步晚、生產工藝落后、產量不足,雖是辣椒資源大國,但產品需要從國外進口。
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董事長盧慶國說,依靠先進的工藝技術裝備及產業化和持續科技創新,我國自主生產的辣椒紅色素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由不足2%增加到80%以上,其中晨光生物占到60%。辣椒素從0.2%增加到50%,其中晨光生物占到40%,為中國贏得了辣椒提取產業國際市場的話語權。
河北省工信廳規劃處處長張曉輝說,企業技術改造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推進節能減排、促進安全生產的重要途徑,也是“萬企轉型”的重要支撐。3年來,全省累計實施技術改造項目1.3萬項,基本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其中,累計實施省重點技改項目3725項,通過技術改造,主要技術裝備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項目數占比為80%,15%的項目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特色集群勇開新局
2020年10月,第十三屆中國北方(平鄉)國際自行車童車玩具博覽會,在邢臺市平鄉縣國際會展中心舉辦。較之往屆,此次博覽會規模更大,規格更高,種類更豐富,1200余家企業、萬余家采購商參展。會展期間共簽訂購銷協議7000余份,交易額超過36億元。
近年來,平鄉縣自行車、童車產業發展迅猛,實現年產自行車、童車及玩具、電動童車1.45億輛,占國際市場的50%、國內市場的70%,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贏得了“中國童車之都”美譽。
“正是得益于政府對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的大力支持,平鄉自行車產業加快崛起,從小縣城走向了國際大舞臺。”平鄉本土自行車企業河北恒馳集團董事長董榮起說。
在“萬企轉型”行動中,河北省還大力實施縣域特色產業振興計劃,優化區域產業布局,打造市域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通過組織“縣域特色產業振興擂臺賽”等,加快壯大107個省級重點縣域特色產業集群。
據介紹,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縣域特色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59萬億元,同比增長9.2%,有32個重點產業集群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其中,辛集市皮革服裝產業集群、安平縣絲網產業集群等11個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均超過200億元。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展現出很強的競爭力。
河北省工信廳廳長龔曉峰表示,下一步,河北將以深化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先進制造業為主戰場,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協同發力,構建新的發展格局、新的產業體系、新的發展動力、新的發展動能、新的制造方式,激發民營經濟新活力,持續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