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24日在成都舉行。中日韓合作20周年之際,三國應在現有進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經貿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水平,積極增進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1999年,面對亞洲金融危機升級的情況,中日韓領導人開啟了合作進程。20年來,從政府到民間,三國搭建起多層次的合作平臺。政府間交流活躍,打造了以領導人會議為核心,21個部長級會議為支撐的全方位合作體系,在30多個領域開展合作。民間合作交流也在增加,覆蓋經濟、文化、教育、媒體等多個領域。2018年,三國間貿易總額超過7200億美元,相互投資額超過110億美元,人員往來超過3100萬人次。
在取得豐碩合作成果的基礎上,中日韓需要著力提升務實合作水平,爭取未來十年有更多可圈可點的新氣象。
一是爭取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有新突破。建設中日韓自貿區符合三國共同利益,對亞洲區域建立完整產業鏈和價值鏈具有正向作用。三國可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礎上,以更高水平的貿易自由化為目標,全面討論貨物和服務市場開放、投資、原產地、通關、競爭、電子商務等問題。目前,三國就此問題已進行了16輪談判。未來應繼續按照領導人達成的共識,盡快消除分歧,推進談判,進一步提高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自由化水平和規則標準,打造一份全面、高水平、互惠且具有自身價值的自貿協定,消除或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擴大市場規模,促進區域內各類資源優化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和競爭力。
二是加強新經濟領域的合作,促進轉型和經濟增長。自首屆中日韓工商峰會舉辦以來,三國在科技、聯合開發、能源、醫療、應對老齡化等領域都取得了不少進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引領下,世界經濟發展正進入全新階段,中日韓三國具有通過創新培育經濟新動能、共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內在需求,未來在科技創新、應對老齡化、可持續發展等領域都可進一步挖掘合作潛力。
三是繼續引領地區合作,維護多邊體制。目前,中日韓分列全球第二、第三和第十一大經濟體,三國總人口超過16億,經濟總量達20.2萬億美元,分別占世界總量的21%和24%。中日韓是東北亞地區的重要穩定力量,在亞太地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東北亞地區要實現穩定的區域合作與繁榮,構建中日韓多邊合作框架是重中之重。中日韓三國應繼續密切合作,呵護好三方合作機制,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升貿易投資合作水平。
四是積極探討“中日韓+”合作路徑。中日韓三國已同意加強第四方市場合作,將在遵守國際法的原則下,通過合作創造更多的協同效果。目前“中日韓+X”合作模式的討論還在初期階段,可在優先保證三國間合作的前提下,以三個國家的意愿為基礎,進一步探討推進更多層面合作的可行性和新路徑,培育更多的合作亮點和增長點。比如,如何在可再生能源、環境、防災、經濟及貿易、中小企業等領域開展第四方合作甚至更多方合作,如何利用“一帶一路”平臺,將各自優勢資源組合,豐富合作形式等。
回顧20年歷程,中日韓經濟合作經歷過高潮,也遭遇過低谷,只有不斷增進互信,合作才能行穩致遠。在國際、地區局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的大背景下,中日韓亟待拓展務實合作新空間,進一步推動三國合作提質升級。
?
不少創投機構負責人在實際工作中感到“困惑”,一些業內研討的會議甚至變成了“吐槽大會”,創投行業正在遭遇“成長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