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正在力推國資監管體制改革,一旦實現從管企業到管資本轉變后,其效果可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國企活力有望進一步迸發。
國資委近日印發《關于以管資本為主加快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秾嵤┮庖姟分荚谪瀼攸h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于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管資本這條主線,從總體要求、重點措施、主要路徑、支撐保障四個維度,以管資本為主加快推進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
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在昨日召開的政策吹風會上表示,下一步,國資委將抓緊研究制定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明確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舉措。針對《實施意見》明確的方向和路徑,細化工作措施,確保管資本重點任務落實落地。
強化國有資本運作
總體來說,《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管資本的重點內容和路徑方式,明確了管資本的五項履職重點:加強資本布局整體調控,進一步發揮國有資本功能作用;強化資本運作,進一步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優化資本收益管理,進一步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維護國有資本安全,進一步筑牢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底線;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進一步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強資本布局整體調控,進一步發揮國有資本功能作用。統籌國有資本布局方向,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區域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規劃,構建全國國有資本規劃體系。著力優化資本配置,大力推進國有資本的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通過強化戰略規劃和主業管理、制定投資負面清單、核定非主業投資控制比例等方式,引導企業聚焦主業。大力化解過剩產能,加快處置低效無效資產,有效盤活國有資本。
《實施意見》還提出,要強化資本運作,進一步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要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功能作用,通過開展投資融資、產業培育和資本運作等,推動產業集聚、化解過剩產能和轉型升級,培育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優化國有資本運營,通過股權運作、基金投資、培育孵化、價值管理、有序進退等方式,實現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保值增值。加強產權登記、國有資產交易流轉、資產評估、資產統計、清產核資等基礎管理工作,確保資本運作依法合規、規范有序。
招商局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宏認為,《實施意見》是繼《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之后,在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機制方面又一項重要的頂層設計,與權力和責任清單、授權放權清單等共同構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政策體系。
賦予企業更多自主權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部署。翁杰明介紹,目前,國資委在推進國資監管職能轉變方面已取得積極進展。
2019年以來,國資委調整了內設機構職能,開展了廳局職能調整,進一步突出推動科技創新、強化出資人監督、推進董事會建設、加強宏觀研究、深化經濟運行分析等五項工作。同時,國資委強化管資本職能,調整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指導21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企業深入推進改革工作。在改進監管方式手段上,國資委建設了全國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編制并及時權力和責任清單。截至今年10月,國務院國資委現行有效規章27件,規范性文件207件,國資監管的法規制度框架基本健全。
關于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新部署,翁杰明表示,國資監管工作需要以《實施意見》為基礎,更好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加大對企業授權放權力度,賦予企業更多自主權,進一步強化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
作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的代表,招商局集團和中國國新的有關負責人介紹了企業改革進展;上海和深圳兩大“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區”有關負責人則分享了各自改革特點和經驗。
其中,招商局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宏表示,招商局集團近期正在圍繞更好地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功能作用,積極研究部署新一階段的改革試點舉措。下一步,招商局集團將加快優化以資本為紐帶、以產權為基礎的履職行權方式,持續提高國有資本運營和配置效率,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功能作用。
中國國新早在2016年初就被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中國國新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渝波在會上透露,下一步,中國國新將深化運營公司改革試點,更好發揮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促進作用。
據上海方面介紹,上海市國資委實施了“國資委、投資運營公司、國有企業”的聯動改革。國有企業貫徹落實區域性綜改試驗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2013年以來完成17組28家企業重組整合,投資參股的科創板上市企業及儲備企業總量近40家。到2022年,整體和核心業務資產上市企業占比達到三分之二。
深圳市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余鋼介紹,深圳市國資委“管資本”的一大特點是,以資本運作為引擎,提高資本效率。大力推進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強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資本運作專業平臺功能,深入實施“上市公司+”戰略和基金群戰略,努力打造資本市場“深圳國資系”。
?
記者走訪了解到,一些農村肥料市場秩序混亂、監管乏力,換包裝、偷含量、傍名牌、套洋名屢見不鮮,一些不法商家虛假宣傳誤導農民,少數商販惡意坑農,農民無從辨別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