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農業銀行深入學習、堅決貫徹中央精神,全面落實國家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以更強的決心、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全力推進金融精準扶貧工作,全年貧困地區各項貸款增量、精準扶貧貸款增量均達到歷史新高。
農行內蒙古分行員工為牧民講解富農貸準入條件
貧困地區貸款投放力度加大
2017年,農業銀行在832個國家扶貧重點縣累計投放各項貸款3718億元,截至2017年末貸款余額8151億元,比年初增加1107億元,增幅15.7%,其中在“三區三州”貸款余額1688億元,比年初增長14.3%。圍繞精準扶貧,針對國家扶貧重點縣脫貧攻堅薄弱環節,重點支持了一批助減貧、惠民生、促增長的重大工程、骨干企業和扶貧項目。一是精準應對基礎設施瓶頸問題,加快發展進程。累計發放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貸款1080億元,2017年末貸款余額3059億元,比年初增長27.34%。二是精準應對產業基礎薄弱問題,增強造血功能。累計發放涉農貸款2254億元,2017年末貸款余額4634億元,比年初增長10.57%;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348億元,比年初增長23.84%;特色旅游業貸款余額114億元,比年初增長49.5%。三是精準應對生產生活條件較差問題,改善民生環境。累計發放農村城鎮化貸款234億元,2017年末貸款余額729億元,比年初增長23.38%;教育醫療類貸款余額57億元,比年初增長12.74%。
金融服務的精準度明顯提高
2017年,農業銀行結合脫貧攻堅實際,積極創新扶貧產品,累計投放精準扶貧貸款1729億元(人民銀行口徑),累計服務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49萬人;截至2017年末,精準扶貧貸款余額2878億元,比年初增加844億元,增幅41.49%,服務帶動貧困人口665萬人,比年初增加105萬人。其中在“三區三州”扶貧開發重點縣精準扶貧貸款余額558億元,服務帶動貧困人口90萬人。一是創新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017年以來,農業銀行大力推廣“政府增信+銀政共管”扶貧模式,創新精準扶貧貸款產品12個,加上2016年創新的精準扶貧產品19個,已初步形成覆蓋光伏扶貧、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生產經營等方面的扶貧小額貸款產品體系。截至2017年末,建檔立卡貧困戶貸款余額222億元,比年初增長36.08%,直接支持貧困人口123萬人。二是著力發放產業精準扶貧貸款。針對貧困地區特色農業產業,總行拿政策,分行出產品,支行抓落實,大力支持了江西臍橙、廣西蔗糖、青海高原畜牧、陜西獼猴桃等優勢產業發展。截至2017年末,產業和其他個人精準扶貧貸款余額794億元,比年初增長50.68%,帶動51萬貧困人口增收。三是積極發放項目精準扶貧貸款。發揮大型商業銀行優勢,積極支持能輻射覆蓋貧困人口的基礎設施項目和民生工程,截至2017年末貸款余額1862億元,比年初增長38.55%,惠及周邊491萬貧困人口。
典型扶貧模式廣泛推廣
大力推廣“政府增信+銀政共管”模式。截至2017年末,農業銀行“政府增信+銀政共管”模式已推廣到中西部地區17家一級分行、1366家支行,累計發放貸款1355億元,支持農戶240萬戶。例如,在新疆承擔了和田、哈密兩個地市的精準扶貧貸款任務,通過建立“政府增信+銀政共管”機制,已累計發放“免抵押、免擔保、期限3年、基準利率”的精準扶貧貸款23.7億元,直接支持5.77萬建檔立卡貧困戶。
支持特色產業帶動扶貧模式。農業銀行除了因地制宜打造新疆“林果貸”、廣西“金穗甜蜜貸”、青?!敖鹚腓坭劫J”等數十個特色農業信貸產品,致力“支持一個產業、繁榮一片區域、帶富一方百姓”外,還于2017年啟動了“百優特色產區專項行動”,在832個國家扶貧重點縣精選特色農業優質產區33個,到年末在33個產區的貸款余額達57億元。
支持光伏扶貧貸款帶動模式。2017年在全國大力推廣“光伏貸”,通過支持戶用光伏系統和小型光伏電站建設,使貧困人口獲得發電收入、土地流轉收入、勞務收入等,實現增收脫貧,截至2017年末,光伏扶貧貸款余額達25億元,支持光伏扶貧項目200多個,支持帶動近20萬貧困人口增收。
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扶貧模式。截至2017年末,農業銀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精準扶貧貸款余額207億元,比年初增長40.22%,帶動貧困人口30余萬人增收。例如,在河北向灤平興春和公司累計發放貸款950萬元,并通過銀政合作,逐步打造了“一地生四金”的扶貧模式,帶動周邊900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流轉土地得“租金”、務工就業賺“薪金”、經營合作分“股金”、家庭種植得“現金”,年人均增收3萬多元。
農業銀行助農取款服務點使“懸崖村”村民足不出戶就可辦理基礎金融業務
基礎金融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在貧困地區著力打造“物理網點+自助銀行+惠農金融服務點+互聯網服務平臺”四位一體的金融服務渠道,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捷度。一是提升渠道覆蓋率。對于物理網點、自助銀行無法覆蓋的鄉鎮、貧困村,加快推進“金穗惠農通”工程。截至2017年末,在832個國家扶貧重點縣的鄉、村設立“金穗惠農通”工程服務點14.1萬個,布放電子機具20.4萬臺,電子機具鄉鎮覆蓋率達97.9%、行政村覆蓋率達60.9%。二是完善渠道服務功能。在惠農金融服務點加載了存貸匯、跨行取款、跨行轉賬等助農金融服務功能,并依托渠道建設,在832個國家扶貧重點縣代理新農合346個縣,糧食直補等涉農財政補貼代理項目797個縣,農村水電氣通訊等公用事業代收費項目708個縣等,積極為貧困農戶提供“足不出村”的金融服務。三是推進互聯網金融服務。在貧困地區整合推出了農業銀行統一的電商金融服務平臺“惠農e商”,截至2017年末,已在近700個國家扶貧重點縣上線“惠農e通”電商平臺,為10余萬農企、農戶提供電商金融服務,率先成為與國家相關部門“電商扶貧頻道”對接的商業銀行,積極打造貧困地區特色產品網上銷售通道。
定點扶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在積極做好河北饒陽和武強縣、貴州黃平縣、重慶秀山縣定點扶貧工作的基礎上,農業銀行自加壓力,對河北阜平縣執行同等的定點扶貧支持政策。2017年4個定點扶貧縣和阜平縣共有6.6萬貧困人口順利脫貧,貧困人口數量比年初下降了37.8%,其中秀山縣已率先脫貧摘帽。一是加大信貸支持力度。2017年,在4個定點扶貧縣和阜平縣累計投放貸款46.2億元,年末貸款余額78.1億元,比年初增長58.1%,重點支持當地城鎮化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營銷推廣武強、饒陽“光伏扶貧貸”和“合作扶貧貸”,黃平“惠農脫貧貸”、秀山“精準脫貧致富貸”、阜平“金穗脫貧貸”等精準扶貧產品,截至2017年末,在五縣精準扶貧貸款余額29.3億元,比年初增加26.2億元,服務帶動貧困人口2.2萬人。二是增加幫扶資金投入。全年向4個定點扶貧縣和阜平縣累計撥付幫扶資金2720萬元,規劃實施精準幫扶項目34個,實施“抓黨建促脫貧”項目20個,舉辦培訓班34期,共有20851名貧困人口直接受益。三是提升基礎金融服務。在4個定點扶貧縣和阜平縣實現了惠農金融服務點行政村的全覆蓋,全年累計辦理金融交易72萬筆、金額11.6億元。在秀山和黃平縣,探索創新了“電商扶貧+農銀e商”扶貧模式,幫助貧困戶銷售特色農產品、傳統手工制品等,累計實現交易近4萬筆。
下一步,農業銀行將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基本方略,緊緊圍繞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最直接、最現實、最緊迫的金融需求,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聚焦金融精準扶貧、深度貧困地區扶貧、定點扶貧三大重點,進一步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完善組織推進機制,強化扶貧領域作風建設,乘勢而上,再接再厲,確保貸款投放更加有力、金融服務更加精準、減貧成效更加顯著,力爭到2020年在832個國家扶貧重點縣各項貸款余額突破1萬億元,精準扶貧貸款余額突破40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