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對政府工作的建議。今年要繼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繼續抓好“三去一降一補”,大力簡政減稅減費,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多位代表委員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保持經濟合理的增速,有利于推動結構加快優化升級。當前產業優化和升級已經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基本要求,未來要繼續發展壯大新動能,走創新之路,加快推進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進出口穩中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宏觀杠桿率保持基本穩定,各類風險有序有效防控。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上述主要預期目標,考慮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符合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際。從經濟基本面和就業吸納能力看,6.5%左右的增速可以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城鎮調查失業率涵蓋農民工等城鎮常住人口,今年首次把這一指標作為預期目標,以更全面反映就業狀況,更好體現共享發展要求。
對于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表示,中國當前經濟發展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保持經濟合理的增速,有利于推動結構加快優化升級。在合理區間內,著力推動改革,促進結構調整,防范化解風險。今年整個經濟預期目標的設定都體現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濟增速和失業率、通貨膨脹率有著緊密的邏輯關系。6.5%左右的經濟增速為宏觀經濟穩中求進提供了基礎性支撐。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漸淘汰劣質產能的過程中,經濟增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6.5%左右的目標為各領域的改革都留下了空間。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速,就談不上發展,但經濟增長過快過熱,又會破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環境。我們追求的是一種均衡的增長目標。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比2017年實際6.8%的增速有所下調,表明我國不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目標。“在高質量發展階段,不是不要增速,而是弱化對增速的追求,通過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為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奠定基礎、創造條件?!?/p>
浙商銀行經濟分析師楊躍表示,我國現階段仍要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思路,這需要通過顯性量化指標加以引導。
發展壯大新動能促升級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壯大新動能。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強新興產業統計。加大網絡提速降費力度,實現高速寬帶城鄉全覆蓋,擴大公共場所免費上網范圍,明顯降低家庭寬帶、企業寬帶和專線使用費,取消流量“漫游”費,移動網絡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讓群眾和企業切實受益,為數字中國建設加油助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重大戰略舉措,它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線。這就離不開產業體系的構建和產業結構的升級?!眲フf,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發展壯大新動能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內容,也意味著,在新動能基礎上的產業優化和升級,已經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基本要求。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需要給傳統產業插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翅膀,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而建設“數字中國”,需要不斷提升計算機水平,構建一流的云計算中心和大數據平臺?!罢推髽I是建設‘數字中國’的兩大主體。以數據為基礎,打造智慧政府、智慧企業,提升政府社會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才可以讓每個人都享受到數據智慧帶來的便捷。”
在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看來,互聯網與醫療、養老、教育、文化等領域的深度融合,正在賦予傳統行業新的面貌和活力。在交通行業,共享經濟新模式蓬勃發展;在金融領域,第三方移動支付快速成長;在社會公共領域,互聯網則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腿”成為現實。目前,我國已經形成線上線下雙向打通、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的良性循環。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有利于充分發揮創新科技的動能作用,進一步增進民生福祉。
談及人工智能和智能產業,孫丕恕表示,人工智能拐點已至,激發了各行業、各領域智能化場景構建,加深了技術與社會、商業及個體的智能化融合。“以智慧養老為例,就是利用物聯網技術、傳感器和先進的IT手段,把醫療機構、社區、政府和老年人連接起來。在此基礎上,構建精細化、智能化的現代醫療服務體系,構建‘醫養結合’智慧養老新模式。”
加快推進制造強國建設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大幅壓減工業生產許可證,強化產品質量監管。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兩處明確提到了新能源汽車發展,可見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視。作為已經被世界公認的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近年來,中國政府和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化上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和創新,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使用,已經可以說在這一領域處于全球的引領地位。而這也將實現中國汽車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一次突破和飛躍。
徐和誼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只是技術的提升,不是簡單的將油變成電,而是需要整體提升。除了技術之外,還將帶動相關管理模式、商業模式等的全面創新。不僅是對汽車產業,對整體制造業及其他產業都會起到帶動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徐福順說,“總是‘跟跑’‘學跑’是不夠的,不能成為一流的企業。要培育國際一流企業,就必須走創新之路。通過創新驅動戰略,補短板,解決我們還存在不足的方面。”
全國政協委員、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董事長斯澤夫表示,加快制造強國建設非常重要,制造業的提升直接關系我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未來要加快推進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