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明確提出,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實現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基本接軌。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到2030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食源性疾病報告網絡實現全覆蓋。全面推行標準化、清潔化農業生產,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推進農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實施獸藥抗菌藥治理行動。加強對食品原產地指導監管,完善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建立食用農產品全程追溯協作機制,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建立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強化日常監督檢查,擴大產品抽檢覆蓋面。加強互聯網食品經營治理。加強進口食品準入管理,加大對境外源頭食品安全體系檢查力度,有序開展進口食品指定口岸建設。推動地方政府建設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健全從源頭到消費全過程的監管格局,嚴守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王偉國:食品安全是“健康中國”目標實現的基礎、前提和必要條件。“健康中國”建設對食品安全治理提出了更高更強更快的要求。“更高”,即“健康中國”建設需要同步推進食品安全大概念體系三個層次安全(糧食數量安全、食品質量安全、食物營養安全);“更強”,即除了要實現以上目標,還必須同時引導公眾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快”,即必須在短時間內實現三個層次的高目標。
執法檢查強化食品安全法治保障
事件: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執法檢查組對各地《食品安全法》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今年上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組,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和4位副委員長分別帶隊,赴天津、內蒙古、黑龍江、福建、湖北、廣東、重慶、四川、陜西、甘肅10個省區市對法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其他各省區市進行自查。6月30日,張德江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向常委會作了關于檢查食品安全法實施情況的報告。12月23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國務院食品安全辦主任畢井泉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研究處理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報告和審議意見的情況。
報告指出,執法檢查工作對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食品安全“四個最嚴”的要求,構建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監管體制,加快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執法檢查報告和審議意見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圍繞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問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狠抓整改落實,加快法規規章和食品安全標準制修訂,加強監管體系和能力建設,圍繞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防控食品安全系統性風險的能力明顯提升,食品安全總體形勢穩中向好。但一些深層次矛盾和突出問題依然存在,國務院有關部門仍將持續高度重視,著力加快解決。
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要通過執法檢查,解決食品安全事故頻發、信任缺失、法律落實不到位等問題,這是開展此次執法檢查的出發點。概括說,這是一個關系黨和國家全局的重點工作,也是全國人大監督工作的重點。今年安排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回應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熱點問題的關切,有利于推動問題更好地解決,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食品安全法》配套規章制度進一步完善
事件: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發布《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向社會征求意見
10月19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發布《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以下簡稱送審稿),目前已提交國務院審議。送審稿共10章208條,主要從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強化和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實施最嚴格監管,創新監管方式,推進社會共治等方面貫徹落實新修訂《食品安全法》。
同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衛生計生委、農業部、質檢總局等部門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法配套規章,2016年7~9月,先后出臺《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辦法》等配套規章,以及《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目錄》、《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管理辦法》、《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
國務院法制辦教科文衛司司長王振江:新修訂《食品安全法》頒布施行后,各項配套法規建設工作不斷推進,《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修訂已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根據新修訂《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制定了多部部門規章,進一步細化了新修訂《食品安全法》的各項規定。在相關配套法規規章修訂過程中,要嚴格落實新修訂《食品安全法》各項制度,準確把握新修訂《食品安全法》各項制度的立法原意,在此原則下細化具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