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作為煤炭重鎮,山西省如何在煤炭業去產能與經濟持續發展中找到平衡,備受市場關注。7月13日,山西省政府攜七大國有煤炭集團以及美錦集團、永泰能源等九家煤企,集體到京舉行煤炭專題推介會。
“我們要通過這場推介會,撥開籠罩在山西乃至中國煤炭產業頭頂上的迷霧,讓投資者能夠客觀理性地認識煤炭產業。”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表示:“山西優質煤炭企業當下最需要的是投資界的信心,希望優質煤企的存量貸款能得到正常接續,發行的債券能夠獲得認購。”
七大國有煤企無債務違約
對當前山西煤企面臨的困境,王一新直言不諱:“由于經濟增速下滑,需求降低,加上環保方面對碳排放的重視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煤企銷售量價齊跌,效益大幅縮水,煤炭產業被逼到了懸崖邊緣,投資者避之唯恐不及。金融界對于煤炭產業出現的一種態度是,既然我看不清你,我就遠離你,抽貸壓貸;另一種態度是,照顧到國家支持政策、地方政府面子以及過去的交情,不壓也不新增,保持存量規模不變。”
針對目前山西煤企普遍債務比重大,且資產負債率大多超過80%的問題,王一新表示,山西煤炭企業普遍存在資產嚴重低估的問題,一方面煤企拿到資源時成本普遍較低,之后并沒有進行重新評估;另一方面是很多資源沒有進行資產化,如果這兩項計入總資產當中,資產負債率將會有大幅改善。
上述山西省屬七大煤炭集團包括焦煤集團、晉煤集團、晉能集團、潞安集團、山煤集團、陽煤集團、同煤集團。其中,陽煤集團負責人就表示,如果以現行計價原則計算,其資產負債率約為74%。
山西銀監局局長張安順進一步表示:“目前,山西七大國有煤企資信狀況良好,從未發生一筆不良貸款。”王一新還表示:“山西省政府和省國資委已經建立起必要工作機制,確保七大國有煤企不發生債務違約。”
山西省政府如此力挺煤炭企業,底氣何來?多家煤炭集團負責人一致認為,經過多年轉型升級,眼下的山西煤炭企業已經“此煤非彼煤”了。山西現在的煤炭企業已經進入多元化發展、多條腿走路的階段,已經發展成為綜合性能源集團,煤炭銷售收入在幾家主要煤炭集團總收入中的占比已減少到30%左右。
以晉能集團為例,其煤炭銷售收入占集團總收入的比重已經降到15%左右,晉城煤業集團非煤產業收入占比甚至超過90%。與此同時,各家煤炭集團涉足的新型產業領域非常廣泛,囊括了金融、租賃、貿易、制造、清潔能源、發電、食品、旅游等多種領域,有很多項目的技術水平在國內甚至世界都處于領先水平。
“煤炭也可以清潔利用”
談到山西省煤炭去產能的進展,山西省煤炭廳副廳長胡萬升介紹,今年,山西省將退出2000萬噸落后產能,計劃在2020年前退出1億噸以上,未來煤炭產量控制在10億噸以內;礦井數量由1079座減少到900座左右;其間,原則上停止核準新建煤礦項目,停止審批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項目,不再進行煤礦生產能力核增項目審批。
數據顯示,通過實施減量生產的措施,2016年1至5月,山西煤炭產量比去年同期減少4131萬噸,下降11.1%;煤炭企業庫存比年初減少1234萬噸,下降24.73%。
王一新還表示,山西省部分優秀的煤炭企業,經過這一輪的洗禮,加之供給側改革推動,未來競爭力將大幅提升。而且,山西各級政府清理了不合理收費,正在推進的“分離煤炭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將于2020年完成,未來還將利用國家和本省政策進一步淘汰落后企業。“山西煤炭企業獲取成本低,開采技術成熟,只要企業管理科學,依舊可以穩定盈利。”
“去產能不等于去煤炭,煤炭也是可以清潔利用的能源。”胡萬升認為:“通過科技創新,推進煤炭產業黑色煤炭綠色開采,高碳產業低碳生產,將成為我省煤炭產業轉型發展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