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八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加之一月份的新增信貸創歷史新高,一些機構判斷認為,信貸政策、金融政策將釋放出更強的穩增長信號,政策刺激力度將顯著增強。
金融支持的確是推進工業供給側改革的關鍵。但這種支持將更多側重于結構而非數量,簡單地說就是“支持誰”比“支持多少”更重要。
考慮到今年“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五大任務目標,信貸政策導向只能是“有進有退”,貨幣信貸的增速或將持平于去年,但信貸的結構和支持方向將有更大的優化調整,而且金融機構本身也有了很大的自主調整動力。未來政策的演繹將如央行所言,《意見》提出了重點支持的具體行業和領域,進一步明確了堅決退出和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導向,積極引導金融創新緊密結合工業創新,著力改造工業發展傳統動能,積極培養工業發展新動能。
在經濟轉型時期,傳統產業產能淘汰,新興產業還未發展起來,總體經濟增速易出現波動。因此引導金融支持重在控制資金投放的著力點和速度,實現工業總體穩增長。所以說,政策的目的雖然在穩工業增長,但絕非給“供給老化”的過剩產能“打強心劑”。
顧名思義,“供給側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供給側改革的關鍵就是矯正要素配置扭曲,通過要素投入的調整改善供給。因此政策支持工業的關鍵就在于調整金融支持力度,抑制落后行業信貸投放,定向支持優勢企業和新興行業。
如何落實差別化工業信貸政策?這次《意見》要求,引導銀行業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等的支持力度。新興產業中要加大中長期貸款投入,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重大技術裝備、工業強基工程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制定出臺金融支持制造強國建設指導意見,推動金融業全方位服務“中國制造2025”。在傳統產業,《意見》要求,堅持區別對待、有扶有控原則,對鋼鐵、有色、建材、船舶、煤炭等行業中產品有競爭力、有市場、有效益的優質企業繼續給予信貸支持,幫助有前景的企業渡過難關。支持工業企業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未取得合法手續的新增產能建設項目,一律不得給予授信;對長期虧損、失去清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僵尸企業”,或環保、安全生產不達標且整改無望的企業及落后產能,堅決壓縮退出相關貸款。這一差別化對待的做法,不僅防范陷入“一刀切”的弊端,也體現了提高供給質量的政策意圖。
此外,《意見》明確表示“加強預調、微調,保持流動性水平適度和貨幣市場穩定運行,引導貨幣信貸平穩增長?!边@一表述和央行近期的一貫表態保持一致??梢灶A期,未來大范圍釋放流動性的空間較小,信貸增速將受到調控,貸款再創新高的情況不會繼續。
京津冀地區的產業轉移承接,是協同發展的一條主線。一年多來,三地政府部門徹底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聯手推動一批重點項目落地,產業升級轉移正在積極進行。
在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天貓、1號店和亞馬遜這5家綜合性購物平臺購買了智能手環和家庭裝洗衣液兩種商品。綜合來看, 1號店在退貨政策執行上表現比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