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市場關心的大股東增減持情況,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昨日表示,今年以來大股東減持明顯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減持數量約占去年同期的16.05%、減持金額約占去年同期的19.12%。同時,截至1月28日,市場投資者數量共計10038.85萬,其中自然人10010.12萬,非自然人28.73萬。
昨天,證監會在每周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披露,2016年以來,大股東減持明顯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減持數量僅為去年同期的16.05%,減持金額占去年同期的19.12%。由于股市下跌,兩市新增投資者數量同比雖有增長,但參與交易的投資者數量呈現每周下降趨勢。證監會還就融資融券業務運行情況、證券公司開展股票質押回購業務的情況、證券公司客戶交易結算資金情況等作出詳細介紹。
關注 大股東減持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針對市場關心的大股東增減持情況,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今年以來大股東減持明顯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減持數量約占去年同期的16.05%,減持金額占去年同期的19.12%。
具體來看,2016年1月9日至28日期間,滬深兩市大股東通過二級市場共減持4.61億股,減持金額74.78億元,共涉及54家公司,其中按金額統計,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的比例為99.5%。去年同期,滬深兩市大股東通過二級市場減持28.73億股、391.19億元。
今年1月4日至28日,已有389家上市公司實施了股東增持計劃,增持股份數量為10.23億股,增持金額116.69億元。
開戶 市場投資者數量突破1億
關于2016年1月份以來的投資者開戶情況,證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28日,市場投資者數量共計10038.85萬,其中自然人10010.12萬,非自然人28.73萬,2016年1月21日,市場投資者數量突破1億。
1月份,市場投資者數量增長128.32萬,增幅較為穩定,平均每天新增投資者6.75萬,與去年同期新增投資者4.86萬相比,增長近四成。在投資者參與程度方面,1月份以來參與交易投資者數量呈每周下降趨勢,從第一周2170.5萬降至第三周的1662.22萬,降幅超過23%。而持倉情況表現相反,期末持倉投資者數量在每周均有小幅增長,1月份總共增長11.94萬。
兩融 各項指標處于安全狀況
數據同時顯示,截至1月28日融資融券余額9149億,各項風險控制指標處于安全狀況。
證監會披露,截至28日,客戶整體維持擔保比例為225.5%,遠高于150%的預警線,維持擔保比例高于200%的客戶負債占比接近一半,低于130%的客戶負債僅占1.55%,只占今年以來A股日均交易額的2.7%。
對于平倉情況,目前客戶日均平倉金額為4946萬元,較去年日均水平下降47%,平倉金額超過1億元的有4個交易日,分別是1月11日、14日、27日和28日,平倉金額分別為1.37億、1.33億、1.07億和1.59億,占當日A股普通交易額比重的萬分之四。此外,目前客戶融資余額主要分布在市盈率相對較低的標的股票。按動態市盈率計算,市盈率在50倍以下的股票融資余額5443億元,占標的股票融資余額的62.7%,較去年上升了12個百分點,穩健性有所增強。
披露 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融資余額7000余億元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介紹了證券公司開展股票質押回購業務的情況。根據滬深證券交易所數據,截至1月28日,證券公司開展的場內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融資余額7000余億元,整體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約249%,低于平倉線的融資余額為200余億元。
據了解,股票質押回購業務大部分資金主要向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提供融資,多用于補充企業流動資金、償還債務等用途。根據今年的1號文,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在3個月內通過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因此,此類合約的違約處置,主要通過協議轉讓、大宗交易或司法過戶等方式進行。
證監會同時披露2016年以來證券公司客戶交易結算資金情況。據投保基金公司的統計,2016年1月4日以來證券公司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累計轉入24973億元,累計轉出23052億元,凈轉入1921億元。截至1月28日,證券公司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16608億元(數據不包含公募基金、保險資產管理等特殊機構投資者資金變動情況)。
焦點 業績下滑不構成IPO實質性障礙
近期有市場觀點認為,新規下IPO過會越來越容易,個別公司業績同比下滑64%也能順利過會,并且在實施注冊制后,上市門檻“放松”,企業質量下滑嚴重,投資者虧損可能性大增。
張曉軍就此回答稱,企業業績受到宏觀經濟、行業周期、企業自身情況的影響,出現波動并不意外。長期以來對發行企業報告期內業績下滑的問題,證監會主要堅持如下原則:一是關注業績下滑是否導致發行人不符合發行條件;二是關注業績下滑的原因是否充分披露、風險是否充分揭示。只要不影響發行條件,并在招股書中充分披露,同時也充分揭示了風險,就不會構成IPO的實質性障礙。
此外,證監會昨日還披露,今年1月9日證監會開展了2015年度證券期貨行業信息安全聯合應急演練,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擔任總指揮,還有網信辦、央行相關負責人到現場觀摩并進行指導。
證監會還提示,29日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是春節前最后一場例行發布會,下周五新聞發布會暫停召開,其間重要信息將通過證監會官網、官方微博微信發布。 文/本報記者 齊雁冰 供圖/視覺中國
市場 滬指1月收官重返2700點以上
昨天,是本周也是2016年1月份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大盤迎來久違的長陽,滬指漲3.09%重回2700點之上,深成指漲3.70%,創業板指漲4.60%。盡管如此,仍無法改變A股1月月線巨陰的實事,滬指月度跌幅22.65%,為2008年10月以來最大月跌幅,也創下A股26年來開年最差紀錄。
昨天早盤滬指一路震蕩走高,收盤大漲3.09%,站穩2700點,報2737.60點;深成指報9418.20點,漲3.70%;創業板指報1994.07點,漲4.60%,兩市合計成交4287.48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增加近300億元。盤面上看,權重、題材全線走高,證券、網絡安全、智慧城市、云計算、石墨烯、充電樁、國產軟件等板塊漲幅居前,漲幅超6%;券商板塊大幅走強,成為護盤的中堅力量,上漲超6%,收盤東方證券、華泰證券漲停,光大證券、國元證券、西南證券、海通證券、東興證券等漲逾6%。個股呈現普漲格局,收盤逾2400股飄紅,近百股漲停,僅和晶科技、萬潤科技、南京新百等7股報收跌停。
2016年的收官之戰滬指報以3.09%的陽線收復部分失地,但從月K線看,滬指1月份累計跌幅依舊達到22.65%,創8年來最大月跌幅(滬指2008年10月跌幅為24.63%,最低1664點)。而創業板指數月跌幅達到26.53%,創下2010年推出以來最大月跌幅。
對于后期走向和操作策略,廣州萬隆認為,大盤并沒有延續周四尾盤跳水殺跌之勢,反而在探底后出現了急速拉升現象,從主力操盤角度看,大盤在連續暴跌后突然拉升釋放了兩大重要信號,這或預示著近期單邊殺跌的走勢將結束,市場有望迎來真正的筑底行情。第一大信號就是超跌反彈。A股在2016年元月便暴跌20%以上,跌幅在歷史上“名列前茅”,如此巨大的跌幅往往會產生超跌甚至是報復性反彈;其二是央行破天荒放水,17天投放2萬億,有力地保持了節前流動性充裕;同時連續暴跌后大股東與外資亦大舉抄底、增持,如周三滬港通凈流入達45億,創近5個月來新高,外資抄底跡象非常明顯,大股東近期也頻頻在跳水中大幅增持。
在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天貓、1號店和亞馬遜這5家綜合性購物平臺購買了智能手環和家庭裝洗衣液兩種商品。綜合來看, 1號店在退貨政策執行上表現比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