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幣跨境結算和離岸市場規模擴大,客觀上存在著購買人民幣金融資產的需求,但資本賬戶管制和有限的債券市場規模制約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放開境外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有利于推動人民幣從結算貨幣到投資貨幣再到儲備貨幣的轉變。
中國央行[微博]近日發布通知,允許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下稱“三類境外機構”)進入中國銀行間市場,開展債券交易,自主決定投資規模。有分析認為,這表明中國債券市場對外資的開放步伐加大加快。
那么,問題就來了,截至目前,境外機構參與債市的通道有哪些?能夠參與的交易種類有哪些?這些交易對外資機構的吸引力有多大?銀行間債市的進一步開放對中國債市的影響又有多大呢?
新政有何玄機
中國對于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程序進行了簡化,改為備案制,取消了對上述機構的額度限制,投資范圍有所擴大
7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微博]發布《關于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市場有關事宜的通知》(下稱“《通知》”)。根據央行通知,在提交投資備案表之后,三類境外機構投資者可在中國國內銀行間市場開展債券現券、債券回購、債券借貸、債券遠期,以及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等其他經中國人民銀行[微博]許可的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對三類境外機構投資額度和投資程序有特別說明,“投資實行備案制,取消額度限制”。
通知規定,人民銀行將根據雙方對等性原則和宏觀審慎管理要求,對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進行管理。
7月28日,央行有關負責人就《通知》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時強調,“”對等性原則“并不意味著對境外央行類機構投資我銀行間債券市場預設條件,從國際經驗看,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在各國金融市場進行投資都符合對等性原則和宏觀審慎管理的要求。”
《通知》指出,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應作為長期投資者,這該如何理解?“沒有硬性規定,只是鼓勵。”上述負責人表示,“人民銀行鼓勵境外機構投資者基于資產保值增值的需要進行長期投資,這與機構開展一些短線的投資和頭寸調整并不矛盾。”
外資持有多少
截至4月,包括境外三類機構、QFII和RQFII等在內的232家境外機構累計持有債券6346.10億元,而整個銀行間市場債券交易額達到400萬億元規模
截至4月末,中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已達37.63萬億元。其中,根據新華社近日最新消息,90%以上的中國境內債券交易發生在銀行間債市。因此,銀行間債市的開放對整個債券市場的意義不言而喻。
據記者了解,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的動作在不斷進行。
2012年3月,香港申銀萬國等18家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獲準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2013年,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獲準進入銀行間市場。根據中國兩家主要的債券清算機構的數據,截至3月底,海外機構持有的銀行間債券規模達5790億元(合930億美元),同比增加44%。
4月30日,上海清算所網站登出中國央行日期為4月27日和28日的兩份公告顯示,批準有QFII、RQFII或人民幣清算資格的32家外資機構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市,此次開放名單中,匯豐、摩根士丹利、法國興業銀行、巴黎銀行和荷蘭商業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在列。
“截至2015年4月,央行批準了32家外資機構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使得外資機構投資者總數達到了152家,占整個銀行間債市機構數的38.6%;包括境外三類機構、QFII和RQFII等在內的232家境外機構累計持有債券6346.10億元,主要為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代表全體會員出資設立的“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7月發表報告分析。
對債市影響多大
長期來看,更多成熟的、活躍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銀行間債市,對于市場長期利率定價的市場化,以及穩定性有所幫助,同時提升銀行間債市的深度
“這將增加國際金融產品中人民幣的供給,把人民幣產品推廣到國際市場。”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此舉對中國債券市場有好處,增加規模、調整結構。
從微觀層面看,“這對于融資有困難的企業,也增加了融資渠道。外資進入中國債市,一定程度可以幫助解決中國企業融資難題。”華民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短期來看,由于在整個債券市場中比重較低,境外資金短期很難影響到債券市場,“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中美利差可能進一步擴大,而且中國資本賬戶處于管制狀態,海外機構配置中國債券的意愿相對降低。”
長期來看,高盛集團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哈繼銘認為,國際機構會看好中國債券。“中國國債的收益率在3%左右,而且人民幣相對堅挺,如果中國開放債券市場,歐洲人一定跑過來買。”
邵宇認為,“中長期來看,債券市場的國際化將倒逼資本賬戶開放和利率市場化,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海外人民幣資產回流的蓄水池功能。國際上尋求資產組合配置的長期資金也將提高中國債券資產的配置,不僅轉移中國國內杠桿比重,而且能夠保持宏觀流動性的穩定,抵御熱錢的沖擊破壞。”
在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天貓、1號店和亞馬遜這5家綜合性購物平臺購買了智能手環和家庭裝洗衣液兩種商品。綜合來看, 1號店在退貨政策執行上表現比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