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在同屏競爭:閱讀競爭不過娛樂業
在2011年的世界電子閱讀大會上,一些出版商傾向于認為平板電腦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閱讀平臺,因為在這里,圖書需要和“憤怒的小鳥”競爭。布魯姆斯伯里學術出版社的總裁喬納森·格拉斯波就指出,圖書的銷量在近幾年內都止步不前,說明出版業在與其他媒介的“同屏競爭”中已經輸了。的確,在平板電腦上,除了讀書之外還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情可以做,比如玩“瘋狂的小鳥”、瀏覽網頁、觀看視頻,人們為什么一定要讀書呢?在平板電腦上,出版商要與所有形式的媒介競爭。
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與不斷推陳出新的消費電子產品讓出版商必須密切關注“閱讀”這一行為本身產生的變化,并對這種變化極為敏感且快速反應。“信息碎片化”就是出版商應對碎片化閱讀趨勢而作出的變化,對此,一些專業出版社早已深有體會。
目前,大眾出版商也開始采用碎片化內容的操作模式。企鵝集團出版的斯蒂芬·弗萊的自傳《弗萊的一生》是2010年蘋果商城銷量最高的圖書程序,利用新的軟件,讀者能夠隨意閱讀該書的任何一部分,而不是從頭讀到尾,同時,也增加了更多的互動內容。阿歇特集團推出了專門下載科幻小說的Orbit軟件。通過這個軟件,讀者可以下載多種短篇科幻小說,且這些小說尚未出版紙質書。
就在2011年末,蘭登書屋也啟動了名為“Story-cuts”的短篇故事電子書品牌,首批將推出包括243篇故事的150本電子書,作者中不乏暢銷作家。這些電子書有的包含一個故事,有的則由多個故事組成,定價從99便士到3.99英鎊不等,但多數為1英鎊,將在幾乎所有零售渠道銷售,包括蘋果商店、亞馬遜等。
很明顯,“碎片化閱讀”滿足了現今讀者要求內容淺顯、快速閱讀、價格便宜的要求。只是,出版社的遷就,究竟是造就讀者,還是消滅讀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