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中國未來經濟“四大機遇”與“四大挑戰”起步,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發展中不可回避的匯率、資本流動、人民幣國際化、外匯儲備、國內金融改革、滬港國際金融中心、策略措施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由過去、現在到將來,從大歷史角度出發,通過理論與實證的分析,將上述一系列困擾決策者的歷史性命題,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進行思索、梳理,力圖按其內在發展邏輯,展現出中國金融的行動綱領。 本書約40萬字,共十章,分別為《導論》《貨幣金融理論:本源的回歸與現實》《戰略環境與戰略方向》《大國崛起中的中國匯率制度選擇》《中國資本賬戶:漸進開放》《人民幣國際化:困境與期望》《外匯儲備管理原則的修正》《國內金融改革的戰略視角》《國家金融戰略下的上海與香港》《行動綱領》等。 |
圖書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一、為什么研究 二、研究什么 三、怎么研究 第二章
貨幣金融理論:本源的回歸與現實 一、抽象意義上的貨幣與金融 二、現實的貨幣與金融:不穩定的四維系統 第三章
戰略環境與戰略方向 一、未來經濟增長的機遇與挑戰:戰略需求分析 二、現實金融供給:金融滯后和金融弱國 三、戰略方向選擇:充分市場化和有限全球化 第四章
大國崛起中的中國匯率制度選擇 第五章 中國資本賬戶:漸進開放 第六章
人民幣國際化:困境與期望 第七章 外匯儲備管理原則的修正 第八章
國內金融改革的戰略視角 第九章 國家金融戰略下的上海與香港 第十章 行動綱領 …[詳細] | |
|
 |
作 者:夏斌 |
國務院參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評審組專家、“中國經濟學家50人論壇”成員,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銀行家》雜志編委會主任、上海、北京等多個省市政府特聘專家、顧問、中國數所大學及國家行政學院兼職教授、中國并購公會首席經濟學家…[詳細]
| |
 |
作 者:陳道富 |
畢業于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貨幣政策和金融改革。曾參加中財辦、全國政協、全國人大、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多項課題。參與十一五、十二五規劃研究及各個部委等宏觀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研究、討論…[詳細] | |
重新審視國內金融改革若干重大原則 |
我們想就改革中的一些重大問題,以戰略的眼光進行重新審視,應該提出如何改革的指導性原則,而非具體的操作建議。 (1)關于準入的市場化問題 在機構準入方面,中國要重視的不是美國“大而不能倒”的問題,恰恰是“小而不能倒”的問題。因為許多“小也不能倒”的問題,使監管部門要承擔維持社會穩定的最后責任,自然其對二元經濟結構急需的小機構的準入,采取了過于謹慎、阻礙發展的態度。解決的辦法,未來的10年,中國必須盡快建立機構市場可退出的社會風險防范機制。這里,除要建立存款保險、投資保障基金、進一步嚴格機構審慎監管措施外,必須加強存款者、投資者教育,使整個社會能適應市場風險。 在建立機構市場退出的社會風險防范機制后,應迅即全面梳理與修改相關制度,允許國內民營資本自由進入各類金融機構,取消亞洲金融危機后出于國內特殊背景下建立的一系列投資比例限制政策。但對境外資本仍須有一定的比例限制。此目的,一是充分遵循市場化導向,二是解決中國高儲蓄率下社會資金投向的不合理結構…[詳細] | |
夏斌中國金融戰略一書的幾點看法 |
夏斌先生是中國金融學界最受尊敬的學者之一。拜讀夏斌先生的大作《中國金融戰略:2020》一書,受益匪淺。夏斌先生在該書中的討論中囊括了當前中國金融中的幾乎所有主要問題。沒有對中國金融活動與發展的深入了解,做到這點是不可能的。我自己在心里做了一個測驗:看看我是否能提出夏斌先生在該書中沒有提出的重要問題。答案是否定的。我提不出什么新問題…[詳細] |
中國金融發展的路線圖 |
夏斌的《中國金融戰略:2020》終于出版了,可謂是老夏“十年磨一劍”的精心之作,也是業內人士翹首以盼的對中國未來金融發展大戰略的分析。《中國金融戰略:2020》全面分析了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其中一些看法觀點鮮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詳細] |
莊嚴的大國金融宣示 |
由于研究領域相近的緣故,我有幸先于一般讀者拜讀夏斌老師和道富博士的力作《中國金融戰略:2020》。之前就聽說夏老師有此宏愿,翹首期待之余,心里也不免犯嘀咕:戰略研究可不是中國人的強項,未來10年會有多少現在還不可知的大變化,這樣一本書的受眾面在哪?然而,一拿到剛剛出爐的書稿,疑慮煙消云散,頓感氣息清新,文字親切,觀點犀利,思想深邃,直想一口氣讀完,幾天里流連其中,領略逐遞攤開的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未來中國金融發展畫卷…[詳細] |
金融大家的戰略思考 |
金融問題對于大國來說,從來都是一個戰略問題。大國歷來將金融問題與安全問題并列起來,從美國派駐世界銀行擔任行長的佐立克和其好幾位前任分別擁有外交或國防背景中就看得非常清楚。然而,中國在金融問題上似乎較少有戰略性思維,有的只是在五年規劃中由相關部門提出的,具有濃厚部門利益色彩的計劃。這可能與體制有關,與中國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模式有關,也與時代背景有關…[詳細] |
讀中國金融戰略:2020 |
能有機會提前拜讀夏斌先生的《中國金融戰略:2020》書稿(以下簡稱《戰略》),感到非常榮幸。在涉及中國貨幣金融發展這一重大問題上,《戰略》一書是筆者迄今所見到的最有高度,最全面,最系統,最嚴密的分析和討論,其結論也最具有說服力…[詳細] |
國士獻國策 |
經濟30年改革開放的成長,在中國經濟之中成長起來的中國金融體系,已經快要過了河,但前面卻是汪洋大海。怎么過海,將成為未來中國金融發展的主導思路,這一主導思路應該迥異于過去
30年的內部為主的改革體系。夏斌先生的這一本《中國金融戰略:2020
》,就是這個語境體系之下的深邃之作,是探討中國金融體系如何“過海”的戰略設計…[詳細] |
和諧世界的戰略意圖 |
世界各種力量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自1996年起,每隔四年發表一篇對未來國際大勢全景式的預警分析報告,在這次邀全球幾百名專家參與,并通過因特網在全球廣泛征求意見后發布的第四份報告《全球趨勢2025:轉型的世界》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國際體系到2025年幾乎面目全非。屆時,國際體系將是一個全球性的多級體系”,“我們并不認為(國際體系)正走向全面崩潰……但未來20年,向新國際體系的轉型將險象環生。”…[詳細] |
研究我國金融戰略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
研究我國金融長期戰略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需要站在國家層面的高度進行思考,是一件難度不小的事情。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更加開放的經濟大國,明確我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戰略利益所在,制定好行動策略,對于抓好、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對于積極應對外部沖擊,對于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詳細] |
夏斌同志在學術界、實務界、宏觀領域和金融監管領域工作多年,擔任國務院參事和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對經濟金融領域重大問題很有研究,不僅經歷和見證了中國金融的深刻變革,還親自參與了許多重大改革。中國金融業未來十年的戰略利益是什么?這個問題確實需要深入研究。夏斌同志這本新著選了一個很好的議題,無論對于拓寬研究視野和認識深度,還是對于有關部門決策參考都很有幫助。 ----央行行長
周小川
夏斌富有金融實踐操作和理論、政策研究的大量經驗,在日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觀點獨到、敏銳、務實。從本書的謀局布篇及涉及討論的問題可以看出,本書不僅為戰略研究所需的理論創新作出了鋪墊,同時討論的內容直指中國當前金融領域中的熱點與棘手問題。可以說,這本書幾乎涉及了未來中國金融發展中的各個重大問題,同時按照國內金融“充分市場化”和涉外金融“有限全球化”這一明確的戰略取向,漸次展開分析。我相信這對政府決策會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中財辦副主任 劉鶴
|
| |
這本書從中國未來經濟“四大機遇”與“四大挑戰”情景起步,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發展中不可回避的匯率、資本流動、人民幣國際化、外匯儲備、國內金融改革、滬港國際金融中心、策略措施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由過去、現在到將來,從大歷史角度出發,通過理論與實證的分析,將上述一系列困擾決策者的歷史性命題,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進行思索、梳理,力圖按其內在應有的發展邏輯,展現出中國金融的行動綱領…[詳細] |
戰略不是一句空話,必須體現為有最終目標追求的一系列行動綱領。關于行動綱領,我們從政府工作層面的角度,概括指出了基于戰略方向的四大目標、為達到這四大目標所必須完成的八項重大任務,以及為完成這些任務必須相應保障的一系列具體政策與措施。這些目標、任務、政策與措施,不是零碎的“文件語言”的堆積物,而是始終如一地貫徹戰略的軸心——國內金融的充分自由化和對外開放的有限全球化。是一個體現制度不斷演變和不斷銜接的動態過程的載體…[詳細]
|
長期以來,受西方主流教科書及中國過去長期外匯匱乏的歷史影響,外匯儲備的運用,一直強調“安全、流動、保值”的原則。這在一定歷史時期,無疑是正確的。但是目前面臨中國坐擁如此巨額的外匯儲備,這一原則是否仍然正確?要否要修正?從國民總體福利角度出發,這要回答,一是中國是否存在“超適度”的外匯儲備問題?二是這些“超適度”的外匯儲備能否用于與上述原則不相吻合、但屬于體現國家戰略性利益的方面?三是如果可行,又何為戰略利益?如何實現?相應的管理體制也應否作出配合…[詳細]
|
對于一般的發展中國家或轉軌國家,在討論國家金融戰略時,往往可以不去討論本幣的國際化問題。但對于今天中國這樣一個正在進一步崛起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多年來是借助相對釘住美元,壯大了經濟實力。今天,美國經濟問題日益嚴重,給全球第一的中國官方美元儲備帶來了巨大風險,同時也給中國進一步融入金融全球化增添了許多新的變數。在這樣一個歷史時期,探討金融的發展,不得不討論人民幣的國際化問題…[詳細]
|
匯率是什么?教科書上有標準的、從兩國貨幣比價角度的解釋。我們想進一步揭示,本質上匯率制度只不過是反映不同國家金融體系的一種交換,是不同貨幣價值的一種比較。一國選擇什么樣的匯率制度,是從屬于一國貨幣穩定機制的選擇,是一國貨幣穩定機制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此才涉及到資本流動管理等政策的選擇。因此,一旦確立了某種匯率制度,自然會對貨幣政策、資本流動管理產生不同的效應…[詳細]
|
金融戰略服務于經濟。中國經濟的未來是什么?從哲學意義上講,當今存在的一切只是客觀現實,對未來而言,并不是絕對的機遇,也不是絕對的挑戰。機遇與挑戰,只是從人們眼前出發,相對于有局限的認知水平而作出的一種判斷。當今判斷的機遇,最終在多大程度上成為機遇,判斷的挑戰,又會在多大程度上構成挑戰,取決于一國政府的戰略構想及各國政府間的政策博弈結果…[詳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