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龍里縣龍里大草原的風電場。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被譽為“江南煤海”的貴州,如何擺脫對火電的依賴,在新能源發電領域實現突圍?
近年來,貴州光伏發電、風電等新能源從無到有,發展迅速。截至目前,貴州的光伏發電、風電裝機達1717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占全省電力裝機比重超過20%,初步形成了多能互補的能源發展格局。
在“雙碳”背景下,以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費為主的貴州,將依托國家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的契機,使新能源迎來又一個發展機遇。
從“無中生有”到“風生水起”
“過去,‘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的貴州,曾被業界認為是太陽能資源匱乏的地區,被劃分在全國的四類資源區。”提起在貴州發展光伏發電,貴州省能源局有關負責人如是說。
風能方面,貴州地處云貴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全省國土面積的92.5%。多山的地形,導致風阻較大,也被劃分為全國資源較差區域之一。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資源稟賦下,貴州抓住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機遇,光伏發電、風電等新能源發展風生水起。“貴州風能、光伏等新能源發展起步較晚,但發展非常迅速。”貴州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處長施紹貴說。
2011年,貴州的第一個風電項目——赫章韭菜坪風電場一期并網發電,拉開了貴州新能源發展序幕。2015年,貴州的首個光伏電站——威寧平箐光伏電站也建成發電。在此后的時間里,貴州新能源迎來了快速發展期。
截至目前,貴州光伏發電裝機為1137萬千瓦,風電裝機58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占全省電力裝機比重超過20%,初步形成了以清潔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能源結構。
從“火電獨大”到多能互補
被譽為“江南煤海”的貴州,是我國南方的產煤大省,油氣資源貧乏、水電資源開發趨于飽和,過去發電“火電獨大”。近年來,隨著貴州新能源的快速發展,以水電、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裝機已超過火電裝機。
“在南方電網覆蓋的5省區中,貴州省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占比最高、增長速度最快。”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至2020年,貴州省光伏發電建設規模達882萬千瓦,約占全國新建規模的20%,連續兩年成為全國光伏競價項目規模最大、建設速度最快、并網率最高的省份。
“到2025年,貴州省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6546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108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3100萬千瓦。”根據《貴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貴州將著力構建品種豐富、相互補充的清潔能源結構,除大力發展光伏發電、風電外,生物質發電、地熱能供暖(制冷)等新能源也將快速發展。
“‘雙碳’目標提出后,貴州將科學有序、大力發展光伏發電、風電等新能源。”施紹貴說,未來貴州將著力構建新能源基地化、一體化發展格局。他表示,貴州計劃推進畢節、六盤水等5個100萬千瓦級光伏基地建設,依托烏江、南盤江等四條流域大型水電站富余通道容量,建設1000萬千瓦級的風、光、水、儲一體化能源基地。
屋頂光伏“大有可為”
走進晴隆縣光照鎮規模村,屋頂的深藍色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作為規模村幫扶單位的貴州黔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當地的太陽能資源,通過發展屋頂光伏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2021年,公司投資100余萬元,在規模村541戶村民的住房上建設了屋頂光伏。
“屋頂光伏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既可為群眾增收,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公司派駐規模村的鄉村振興第一書記謝桐說,這個項目除了能解決村民的日常用電外,每年還能產生3萬余元的經濟收益。謝桐表示,公司今年還將出資40萬元,繼續擴大該村的屋頂光伏規模。
2021年,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公布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的通知》,全國共有676個縣(市、區)被納入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其中貴州省修文縣、鐘山區、關嶺縣等13個縣(市、區)入選。
“已經完成項目規劃和編制,將盡快啟動建設。”貴州省關嶺縣工信局相關負責人潘正權說,作為貴州的13個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縣(市、區)之一,關嶺縣和其他地區一樣,將迎來新能源發展的又一次機遇。
記者了解到,目前,鐘山區、威寧縣等試點縣(市、區)的屋頂光伏試點也在緊鑼密鼓地實施中。
?
![]() |
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數字賦能監管工作,緊盯人們習以為常“灰犀牛”事件,嚴防出乎意料的“黑天鵝”事件,探索出一條智慧監管新路徑。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