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交易中心6月6日數據顯示,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6691,調升404個基點。當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收報6.6457,較上一交易日上漲293個基點。
“6日在岸人民幣匯率大漲主要由于短期交易因素的直接影響,是我國疫情好轉、經濟增長預期改善的體現。”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常冉分析稱,5月中旬以來,全國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為國內經濟反彈預期提供有力支撐,經濟基本面的預期好轉帶動了在岸人民幣的回升。
事實上,端午節前人民幣匯率就已出現止跌反彈跡象。6月2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漲191個基點,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單日漲442個基點,報6.6540元。6月3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升高至6.6164元,為5月5日以來新高。
展望后續走勢,業內普遍認為人民幣匯率將在合理均衡基礎上保持雙向波動態勢。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分析稱,中國貿易順差大,直接投資是凈流入,民間外匯資產持有增加,宏觀審慎措施、資本外匯管理和外匯儲備干預多重保護下,中國有基礎也有條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在日前人民銀行、外匯局共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表示,我國外匯市場平穩運行與前五個月相比有更加好的基礎。他指出,首先,從我國經濟基本面來看,隨著中央、地方穩定經濟增長的政策效應的發揮,經濟恢復的動能在加強,市場預期在改善。
其次,從外部環境來看,美國4月通脹數據維持高位但漲幅有所放緩,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擔憂逐步加重,近期美元匯率有所回落。
另外,隨著疫情的緩解和各項穩增長政策的效果顯現,國內生產供應優勢繼續存在,貨物貿易有望保持合理順差規模。同時,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人民幣資產投資回報穩定,會繼續吸引境外投資者來華投資。
![]() |
記者近期在陜西、湖南、廣西、遼寧、黑龍江、吉林等多省的糧食主產地采訪了解到,受收獲時間選擇不精準、農機精細化水平低、倉儲條件不達標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小麥、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在收獲、保管、運輸等環節不同程度存在漏損狀況,糧食生產過程中損耗總量較大。
近幾個月來,面對多點散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國有企業主動作為,壓實主體責任,在疫情防控與生產運行“雙線戰役”中穩扎穩打。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