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有兩種泡沫,一種是大海的泡沫,一種是啤酒的泡沫,兩種泡沫皆讓人陶醉。”
印在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墻上的一句話,恰到好處地描述了這個中國東部港口城市的動人之處。而每當盛夏時節,青島國際啤酒節都會如約而至。在膠州灣一側的青島西海岸金沙灘上,狂歡群眾舉起酒杯痛飲,隨著海浪聲音唱跳,開心地度過一個個盛夏之夜。
今年的青島國際啤酒節與往年不同。
外國游客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金沙灘啤酒城一啤酒吧體驗、消費。記者 李紫恒 攝
7月26日開幕當天,國際啤酒節聯盟合作機制正式建立,這個由中國青島國際啤酒節發起,德國慕尼黑十月節、美國丹佛啤酒節、加拿大多倫多啤酒節代表加入的聯盟旨在打造國際啤酒節慶與文化交流平臺,也意味著中國的啤酒節不再是國人的“小打小鬧”。
走在聯盟形象展示廳中,記者仿佛感受到了各國啤酒節的熱烈氛圍。從18年前首屆青島國際啤酒節開啟的第一桶酒到阿爾卑斯山北麓象征著豐收富足的特雷澤公主雕像,從加拿大多倫多啤酒節特色展示墻到美國丹佛市小酒吧中的當地歌曲,所有特色匯聚一室。
“我們將通過合作促進啤酒產業、文化旅游產業的繁榮發展,共創國際啤酒節會繁榮發展的美好未來。”聯盟召集人、青島啤酒集團董事長黃克興說。
事實上,黃克興口中的美好未來已至。前后24天時間中,組委會同各國伙伴聯手策劃了音樂演出、花車巡游、電子競技、酒王大賽等12類共400余場活動,墨西哥、波蘭的高蹺方陣、加拿大的風笛團、來自世界各國的酒娘、阿根廷和美國的彩色鼓手等聯袂獻藝。
除了融通中外的文化活動,今年的青島金沙灘也被世界各國的1400余款啤酒產品“占領”,與首屆僅有的100多個品種已不可同日而語。“今年的啤酒節一共9個啤酒大棚,其中6個提供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啤酒。”啤酒節現場指揮部的王傳奕對記者說。在這里,作為東道主的青島啤酒與德國、西班牙、韓國、斯里蘭卡等國啤酒“同場競技”,共同打造味覺盛宴。
當德國和英國商人1903年創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時,大概從未想過,這個登州路上年產2000噸啤酒的小廠未來的命運將與城市和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從1978年的出口創匯單位到現今中國在啤酒領域的世界代言人,青啤的故事就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縮影之一。”黃克興說。
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116歲高齡的青啤迎來了“盛夏”。通過近些年不間斷的工藝提升和口味改良,青啤2018年銷售量超過803萬噸,遠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歐美發達國家的超市貨架上,其價格甚至是同類產品的二到三倍。
如今,登州路的老廠區仍在生產,以首任釀酒師奧古特的名字命名的啤酒是青啤旗下暢銷產品之一;以部分廠房為基礎的青啤博物館日均迎來近8000名參觀游客;登州路上林立著數十家啤酒屋及特色餐館,常年供應新鮮啤酒,整個街區被喜愛啤酒的青島市民及游客譽為“永不落幕的啤酒節”。
某種程度上,青啤塑造了中國老百姓面對各國品牌的平常心。膠州灣畔的啤酒節現場,前來狂歡的民眾既無“貼著外文標志的就是好啤酒”的妄自菲薄,也無“除了青啤其他都是異類的”盲目自信,以開放的心態端起盛有各國啤酒的酒杯,參與到這場盛宴當中。
國民如是,國家亦如是。
自1978年以來,中國對外開放的腳步從未停滯。40年間,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198倍。中國GDP總量從1978年的3679億元人民幣躍升至2018年的90萬億元人民幣。
如今,中國正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2018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后,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的建設如火如荼進行,示范區內高質量項目不斷落地,多式聯運中心集裝箱作業量迅速攀升……作為“橋頭堡”的青島如今不僅接納著來參加啤酒節的各國賓朋,還見證著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點滴進程。
而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另一個“窗口”深圳,在此定居了5年的斯里蘭卡人拉尼爾·奧寧達“盯”上幾千公里外的青島。對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有所了解的拉尼爾為了在龐大的中國市場分得一杯羹,將斯里蘭卡的獅子牌啤酒引進中國,并幫助其完成在青島啤酒節的“首秀”。“‘獅子’瞄準中國日益興起的精釀啤酒細分市場,我們要借助啤酒節走上更多中國消費者的餐桌。”
從深圳到青島,中國的對外開放同樣迎來了“盛夏”。與此同時,中國還致力于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源源不斷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愈發自信,在復雜局面中時刻展現大國的擔當。
在啤酒節場地內的“青島與世界干杯”雕塑前,一位剛剛暢飲了啤酒的游客對記者說:“我希望這場狂歡永不落幕,這個盛夏一直持續。”
?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商用辦公樓經過包裝變身公寓進行銷售,部分地下商城雖是違建依然被宣傳成“旺鋪”銷售,暴露出當前不動產在規劃、建設以及銷售環節的諸多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