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9)》發布暨支付科技服務實體經濟研討會3日在京舉行。報告指出,2018年,隨著監管趨嚴,第三方支付行業的野蠻生長階段結束,行業正向合規化方向有序發展。未來需規范支付清算市場發展、加強市場監管。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會上指出,支付產業要堅持發展初心,以滿足支付服務需求為己任,圍繞民生改善和實體經濟發展,積極籌劃服務實體經濟新舉措。同時,要堅定支付產業發展信心。在改革創新中,堅持問題導向;在對外開放中,真誠歡迎國內外有實力的機構入場提供支付服務;在凝聚力量中,優化頂層設計、推動基層落實。另外,要樹立產業高質量發展恒心。秉持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持之以恒做強做精支付本業,推動產業整體高質量發展。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波認為,我國支付產業在規范中轉型,形成了新的發展動力,防范風險的長效機制越做越實,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越來越穩,守正創新的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同時,我國支付產業支持與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支付在服務實體領域發揮了更為積極的作用,“支付+”運營推動了新零售、大數據等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發展。支付發展融入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中,作用愈加重要。
中國銀聯董事長邵伏軍表示,科技應用不斷提升支付服務水平。科技讓支付無處不在、推動支付邁向智能、帶來支付數據“金礦”。支付科技服務和升級實體經濟潛力巨大,支付積累的數據能幫助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高實體企業經營效率。
報告提出,要規范支付清算市場發展,加強市場監管。一是加強新興支付工具建設,加強安全性建設;規范內部管理,加強用戶隱私信息保護;加強用戶準入管理。二是推進非現金結算工具的發展。加強相關部門協調,增加經濟落后地區的群體使用新興支付工具的意愿。三是強化各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性。支付市場監管應在中國人民銀行統籌下,健全跨部門監管協調機制,形成監管合力,防止監管空白、監管套利,有效防范支付清算風險,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監管部門之間應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以正確評估支付清算市場的整體風險,有效提高監管效率。四是加強支付市場監管的制度建設,盡快推動支付清算領域的上位法建設,彌補立法空白,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
南省政府有關領導表示,云南將盯緊電力、有色、鋼鐵、水泥、煤炭等傳統產業,持續推進新興重點產業發展,打造一批千億元級產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