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風險隔離,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加速落地。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日前成為首批獲批開業的理財子公司。銀保監會表示,其他批準設立的理財子公司也在抓緊推進正式開業的各項準備工作,另有多家商業銀行設立申請已獲受理。根據當前快于時間表的成立進展,業內人士預計,后續正在籌備和申請中的銀行有望加快獲批。
在籌備理財子公司過程中,“清舊”和“立新”成為銀行兩條工作主線,不過多家銀行表示,當前現有資管業務模式與新規要求仍有較大差距,存量資管業務的消化和整改時間緊迫。對此,業內人士建議,對存量理財資產進行全面分類梳理,在梳理過程中重點關注底層資產的質量和資產到期日,針對不同期限、不同質量的資產分別制定解決方案。此外,監管方面透露,包括理財子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等在內的資管新規配套實施細則有望加速出臺。
今年被視作銀行理財子公司“元年”
5月22日,坐擁總計4.4萬億銀行理財的行業龍頭工行和建行率先獲得銀保監會開業批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逾32家銀行公告擬成立理財子公司,除大型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外,不少城商行和農商行也躍躍欲試,其公告的注冊資金從10億元至160億元不等。業內人士預計,籌備中和申請中的銀行有望加快獲批。
根據《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銀行理財子公司機構設立須經籌建和開業兩個階段。籌建期是自批準決定之日6個月內,申請人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屆滿前提交開業申請,由銀保監會審查并決定;銀保監會將在2個月內作出核準或不予核準的書面決定;接下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將領取金融許可證和營業執照。
“如果說2018年是資管新規之年,那么2019年就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元年’。”天風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廖志明預計,目前籌備中和申請中的銀行有望加快獲批。廖志明稱,長遠來看,預計理財子公司的數目或超50家。資產規模在3000億級及以上,或理財規模在300億級及以上的商業銀行,約有50余家,大多具備實力和較強意愿設立理財子公司。
理財業務轉型持續推進
在理財子公司加速籌備的同時,銀行理財業務轉型也在持續推進。據了解, “清舊”和“立新”成為兩條工作主線。
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在出席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研討會時表示,銀行理財業務轉型的基本思路是壓降老產品、推出新產品。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資管新規給予的過渡期,抓住存量資產處置這一“牛鼻子”,特別是將規范非標資產投資作為重中之重。商業銀行應統籌把握好存量資產處置與理財子公司發展的關系,“清舊”和“立新”可以并行,但不能混同。要厘清母行和理財子公司權責,強化風險隔離,防范利益輸送和道德風險等問題,確保理財子公司“潔凈起步、輕裝上陣”,杜絕“帶病上崗”。
不過,采訪中多家銀行表示,在2020年前完成存量業務整改仍有不小壓力。某股份制銀行坦言,整體上看銀行現有資管業務模式與新規要求仍有較大差距,各家都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業務安排,在過渡期內完成存量資管業務的消化和整改。雖然過渡期將延長至2020年年底,但銀行理財的整改壓力仍不小。
某中部城商行相關人士也表示,在過渡期內,產品、資產按照新規要求限時完成整改存在不確定性。一方面,客戶消費習慣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銀行客戶群體的特殊性,對銀行產品風險偏好較低、收益穩定等要求,使轉型過程中凈值型產品銷售、均凈值型理念的傳導都相對困難。另一方面,銀行在凈值化轉型過程中還有一些基礎工作需逐步完善,如對系統建設、投研能力、產品管理能力、風險控制等各方面均有更高的要求,需要逐步投入更多人力、物力。
對此,普華永道報告建議,對存量理財資產進行全面分類梳理,在梳理過程中重點關注底層資產的質量和資產到期日。針對不同期限、不同質量的資產分別制定解決方案。尤其是對于期限較長、超過過渡期的資產,如果只能回表處理,會造成較大的資本消耗,需盡早進行評估和計劃。另外,開業籌備工作需把更多資源投入到優先級工作上,盡快達到監管要求。其中較為關鍵的工作包括:戰略定位、資產及產品轉換方案設計(包括稅務方案設計)、人力資源體系方案搭建、風控方案設計、系統改造及規劃等。
大行小行各有考量
采訪中,一些業內人士紛紛表示,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在制度層面仍有政策有待進一步明確。據了解,理財子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的制定,已被列入銀保監會今年重點工作之中。
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認為,理財子公司作為新生事物,適宜采取嚴守底線并鼓勵創新的思路進行監管。例如,可對理財子公司設立基本的運行原則,同時規定負面清單。銀行首先需要保護金融消費者的權益,同時,銀行的運營需有助于維護整個金融系統穩定。負面清單的設置不宜過細,以免打擊理財子公司的積極性。
曹宇此前表示,會抓緊完善出臺資管新規配套實施細則。對于資管新規執行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金融管理部門將認真研究,進一步細化措施。
此外,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后,原有的總行資管部與理財子公司如何進行業務協調、風險隔離也需要進一步明確。目前來看,除中行外,大行普遍采取“雙軌制”模式,即資管部門、理財子公司同步運行。工行副行長譚炯早前表示,工行將在總行保留資產管理部,發揮1+1>2的協同作用,總行資管部主要發揮統籌大資管戰略作用。
不過,記者采訪了解到,一些股份制銀行或城商行出于資金、運營等考慮,在設立理財子公司后,考慮取消資管部門,“變化不會太大,可能會有一些調整,但整體部門架構不會變”。
?
“不設水泥墩不行,大貨車過來一碾,我們的機耕路就毀了。”嘉善縣交通部門的工作人員說,設置水泥墩實為保護嘉善段較低等級道路的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