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以來,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大幕正式開啟。時至2019年,國資“輸血”社保基金的步伐明顯加快。
2月12日,四川省政府官網公布了《四川省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稱將啟動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劃轉比例統一為納入劃轉范圍企業國有股權的10%。
《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2018年下半年以來,安徽、云南、新疆等地方省、自治區均已出臺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對劃轉范圍、對象、比例和承接主體進行了明確,將省內所轄的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納入劃轉范圍,按照試點先行、分級組織、穩步推進的原則開展劃轉工作。
在地方加快出臺劃轉實施方案的同時,中央企業層面也在加速股權劃轉社保基金落地。據國資委方面介紹,2018年,已完成了18家中央企業股權劃轉,劃轉規模達750億元,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正穩步實施中。
2018年12月底,中國人保發布公告稱,為貫徹落實《實施方案》有關部署,積極穩妥做好劃轉工作,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研究決定,將財政部持有中國人保股權的10%一次性劃轉給社保基金會持有。而就在1月7日,中國太平保險集團也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披露了其股東權益信息變動的公告,稱財政部持有的太平集團股權的10%劃轉給全國社保基金會持有。
兩大險企先后開展股權劃轉動作,顯示出國資劃轉社保基金的步伐正逐步加快。有分析人士認為,兩大國有大型保險公司宣布劃轉,將起到國資充實社保良好示范作用,有利于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促進建立更為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
根據《實施方案》的要求,主要分兩步完成國資劃轉社保基金。第一步,2017年,選擇部分中央企業和部分省份開展試點。中央企業包括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管理企業3家至5家、中央金融機構兩家。第二步,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18年及以后,分批劃轉其他符合條件的中央管理企業、中央行政事業單位所辦企業以及中央金融機構的國有股權,盡快完成劃轉工作。
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隨著國有資本的加速劃轉,做大社保基金“蛋糕”正迎來重要利好契機。實際上,社保基金作為我國養老基金的主要組成部分,除了國有資本劃轉這一途徑之外,通過開展基金投資活動實現保值增值和財政性撥款,也是其擴充資金的重要來源。
近幾年來,全國社保基金會管理的基金資產規模迅速壯大,增效益、擴規模、投資績效提升的效果逐步顯現。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中央財政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累計撥款9149億元,其中,預算撥款3298億元,國有股減轉持資金和股份2844億元,彩票公益金撥款3010億元。而據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披露的最新年報數據顯示,到2017年年末,社保基金會管理的資產總額為2.22萬億元,同比上年增長8.8%。更為亮眼的是,2017年年末,社保基金累計投資收益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年化投資收益率達到了8.44%,相較于2001年年末的9.67億元,增長逾1000倍。
雖然社保基金資產在穩步擴大之中,但需認識到,就現階段而言,我國社會保障工作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高峰持續時間長等特點明顯,養老保險基金的缺口仍然較大。官方數據統計,2018年前9個月,我國社保基金支出就達到4.7萬億元,相較2017年同期增長了17%,較2014年增長97%,接近翻倍。
因此,加速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對于緩釋人口老齡化壓力、覆蓋社保基金缺口具有重要意義。2018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19年要繼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有業內人士表示,預計今明兩年,國有企業股權劃轉社保基金進程將進一步提速加碼,可以預期,未來不僅有大型央企,還將有大量的地方國有企業股份也將逐步劃轉用于充實地方社保基金,以切實增強社保基金的支撐能力。
?
在電商時代,如此“打假”的群體正被冠上“電商惡人”的名號。一些關注此事的專家認為,靠“假打”來進行敲詐勒索的行徑亟須遏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包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技術、產品升級提檔,轉換發展動能,沖破重重困難向高質量發展邁進,正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