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NBC電視臺日前舉辦的“東西方科技對話”(East Tech West)會議在廣州召開,期間,樂信CEO肖文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內需的地位會更加凸顯。“這個時候恰恰需要個人消費提振內需,特別是近期國家出臺多項刺激消費的政策,并明確提出鼓勵消費金融創新,政策紅利預計會在未來一兩年有所顯現。”他表示。
8月份起,國務院、銀保監會等部門推出多項重要舉措,明確提到要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加快消費信貸管理模式和產品創新,加大對重點消費領域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消費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消費升級意味著更美好生活,它更符合社會進步以及人的生存發展需要。同時,以95后為代表的年輕消費者崛起,也會加速消費金融的普及。”肖文杰認為,未來年輕人的消費會往兩極發展,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在高房價之下可能會追求性價比,簡約化消費,但更多的人會選擇消費升級,后者需要更強大的購買力支撐,所以花唄、白條、分期樂這樣的信用消費產品,勢必會越來越流行。
肖文杰以樂信旗下分期樂商城的數據舉例,在分期樂商城,品質越好的商品越受到歡迎,以iPhone為例,目前iPhone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在10%左右,而在分期樂商城這一比例達到50%。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國內消費信貸余額為美國的40%,而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2倍,人均消費信貸僅為美國的十分之一;從消費信貸余額占GDP比重看,中國僅占12%,遠遠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20%的平均水平。
“人們對于小額消費借款一直都有需求,但在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于個人金融領域之前,很難滿足。”肖文杰說,銀行辦理一筆500元的小額貸款付出的成本與辦理一筆500萬元的貸款相差無幾,偏低的“投入產出比”不支持銀行從事這類業務。
如今,隨著花唄、白條、分期樂等信用消費產品的出現,充分利用互聯網批量獲客和大數據、AI智能審核的優勢,提升了消費金融效率,更好地滿足了長尾用戶的消費金融需求。
比如樂信大數據智能風控引擎“鷹眼”,它能夠借助7500多個風控模型數據變量對98%的訂單進行自動化審核,秒級反饋結果,日均處理百萬筆訂單,從而大幅降低運營成本。財報顯示,樂信運營支出占平均在貸余額比重已從2015年的17.3%,降至2018年上半年的4.7%。
“風險的控制始終是消費金融的關鍵,也是金融科技能夠帶來的積極因素。”肖文杰說,樂信90天以上的逾期率,長期維持在1.5%以內,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
廣州的緊急叫停不僅凸顯一些企業在技術及法規尚未完全成熟時,急躁冒進搶奪市場,一味“求新求快”,同時也反映出自動駕駛領域“創新超前法規滯后”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