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繽果盒子是談及“夢想”和“情懷”比較少的一家類互聯網創業公司,這也是現任繽果盒子市場部副總裁王瑩今年6月加入時的感受。
第一次見面,她就感覺繽果盒子創始人陳子林和一般創業公司老板不同,“他沒問我太多問題,是我在問他,你打算把盒子放哪兒?你現在要一個品牌負責人做什么?”
“他對我的問題對答如流,繽果想要做智能零售的高效解決方案,商業邏輯十分清晰,知道服務的客戶是誰,成本是多少,盈利點在哪里,未來發展空間如何。想清楚之后,還能夠有很強的執行力。”王瑩說。
在采訪中記者感覺到,繽果團隊確實具有很強的創業屬性。
以繽果盒子創新研發中心副總裁王良旗為例,35歲的他已算是互聯網業界資深人士,經歷了從靜態網頁到移動互聯網再到人工智能的全過程。最近幾個月,他負責并攻克了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在無人便利店中的應用問題,讓消費者可以直接把商品放到臺面上無須掃碼便可結賬。一位從中山市創業闖出來的人,卻做到了全國最先商用,用同事的話說確實是“IT男改變世界”。
其實在一開始,繽果技術團隊是沒有現有人才和能力來做人工智能的零售應用的,敢于克服技術難題、超強的執行力讓他們在兩三個月的時間內獲得重大突破,這令他們的一位硬件供應商也十分驚訝,“說做就做,而且還能做成,這還是不容易的。”
王瑩還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在一次活動中要做倒計時效果,卻沒有一個現成的屏保小程序,王良旗聽說后“擼起袖子”用了半小時就做出來了。“在一些團隊,可能副總裁級別的成員是不會做這樣的事的,足見我們的核心團隊就是把所有的事情當自己的事情。”
“一直以來,繽果團隊都是想用互聯網的思維來解決一個領域的問題,而且我們一旦認定值得做就會全情投入,就像放棄掉生鮮專注無人便利店那樣。”王良旗說。
對于無人銷售的未來,陳子林和他的團隊想得很清楚。“有時消費者需要人情味,有時大家也很煩,只想買了東西就走,無人店只是滿足不同時候的購物需求。”但他也承認“實體生意的魅力”,目前繽果盒子多分布在封閉社區,避開街邊的有人店,早期分屬兩個消費場景,井水不犯河水。“零售市場太大了,很難說誰消滅了誰,更多的是一種消費的補充。”
如果說近兩年新零售業態企圖在傳統零售行業一灘沉悶低效的池水中扮演鯰魚角色,那么無人便利店便是魚群中沖鋒陷陣、不可或缺的一條,盡管其本身還是剛剛走出實驗室、擺脫概念化的新物種。
無論如何贊同或者反對無人零售,“碎片化”的零售時代已經來臨,像繽果盒子務實高效的團隊也會更多地發揮創造力。不論如何,消費者總是最終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