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由發改委、海關總署等33個部門聯合簽署的《關于對海關失信企業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正式發布。
備忘錄表示,針對走私、借海關謀取不正當利益、空殼企業、弄虛作假等等八種失信企業,多個部門將從工商、稅務、質檢、司法等多個領域予以聯合懲戒,其措施包括納入黑名單、降低信用評級、加強審核檢查等內容。聯合懲戒還拓展到自然人,并對部分自然人購買機票、出境予以限制。
同時,在當天召開的“推進進出口信用體系建設”發布會上,海關總署副署長李國表示,近期嚴打虛假貿易,對向海關申報進出口信息弄虛作假,造成統計數據失真的企業,也要實施聯合懲戒。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作為中國資金外流的一個重要渠道,虛假貿易通過高報進口等方式利用貿易賬戶將資金轉到國外,對國際收支、人民幣匯率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并對國內金融秩序和經濟秩序造成了沖擊。而隨著監管層嚴控資本外流措施的實施,這一現象已得到控制。
八類企業將被列入失信“黑名單”
在3月28日的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李國表示,海關認定的失信企業主要有八種情形:一是有走私罪或者走私行為,二是一年內多次違反海關監管規定,三是拖欠應繳稅款和應繳罰沒款項,四是用虛假信息注冊登記搞“空殼企業”,五是被海關暫停從事報關業務,六是涉嫌走私違反海關監管規定且拒不配合海關進行調查,七是假借海關或者其他企業名義謀取不正當利益,八是弄虛作假,偽造企業信用信息。
李國介紹,針對失信企業,備忘錄從執法管理、市場準入等角度量化出39條懲戒清單,涵蓋工商、稅務、質檢、金融、環保、司法等多個重點領域。
聯合懲戒的具體措施包括納入黑名單(比如工商部門將有走私罪的失信企業列入黑名單)、降低信用評定(比如外匯管理部門的不予適用A類企業管理,或者直接列為C類企業管理)、加強審核檢查(比如海關、質檢、環保等部門對失信企業提高查驗率或監管頻次)、限制性管理(比如公安部門阻止失信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出境)、懲戒參考(比如外匯管理部門的外匯額度核準)等。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海關領域常見的失信行為主要包括以次充好、虛報品名、篡改海關的報關文件、報關文件與單證不符、檢驗證書不對、虛假貿易等。多個部門加大對這些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有利于建設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經濟秩序。
李國指出,此次行動“聯合”二字非常重要,過去各部門對企業信用的管理多是各自為政,各自建立信用激勵和懲戒制度,但其作用十分有限;此次行動則聯合了33個部門,覆蓋全國省、市、縣各行政層級,形成一個嚴密的信用管理網絡。失信信息通過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進行數據交換,動態更新,各部門即時納入日常管理,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而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負責人羅艷君表示,在失信聯合懲戒方面,發改委、稅務總局、工商總局等60多個部門已在稅收征管、工商監管等13個領域簽署了聯合懲戒備忘錄,此次簽署的《關于對海關失信企業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是第14個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也是聯合懲戒首次擴展到進出口領域。
多部門嚴打虛假貿易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會議上提到了關于虛假貿易的情況。
李國表示,“近期針對虛假貿易的情況,根據去年12月30號與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國家統計局等27個部門聯合簽署的《關于對統計數據領域嚴重失信企業及其有關人員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對向海關申報進出口信息弄虛作假,造成統計數據失真的企業,也要實施聯合懲戒,以打擊虛假貿易行為。”
虛假貿易是資金外流的一條重要渠道。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表示,在進口時,國外供應商開出高于實際貨值的發票,如果進口商持有有效的進口許可證,則可向貨幣當局申請用匯并將其匯出給國外供應商,由后者將發票與貨值的多付差額轉存入進口者在國外的賬戶。這種利用貿易賬戶將資金轉到國外的行為,被稱為高報進口的資本逃避。
舉例來說,一家內地公司從香港的合作伙伴或下屬公司以每件5美元的價格進口10萬件商品,支付50萬美元貨款;然后把這批貨物以每件1美元的價格重新出口到香港,從香港公司獲得10萬美元貨款。貨物回到了原處,但40萬美元已流到境外。
目前,虛假貿易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在內地與香港之間。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以美元計,2016年自香港進口同比上升了32.4%;而同期來自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據卻顯示,香港輸往內地的出口貨值同比只上升了0.4%。
白明表示,前些年人民幣升值時,虛假貿易大都是多算出口,少算進口;而在人民幣貶值的背景下,情形正好相反。“有些貨物會出現香港一日游,同一個商品,上午運到香港,下午又運回來。”
實際上,目前中國已經開始收緊對企業跨境投資和資金外流的管控。去年12月,發改委、商務部、央行、外匯局四部門負責人表示,將加強對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的“非理性對外投資”的監管。
白明認為,遏制借道虛假交易進行的資本外流很必要,這有利于規范國際收支、穩定人民幣匯率、規范金融秩序,防止外部波動對國內金融秩序和經濟秩序造成沖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兩個月,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香港對內地的出口同比增長了10.6%,而海關總署的數據卻顯示,內地從香港的進口下降了48.9%。白明表示,這或許意味著上述情況已經得到明顯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