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險資舉牌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爭議,同時也促使監管部門政策頻發,加強對險資入市的規范與引導。中國資本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友好投資人”呢?
“他們應該是追求長期價值投資的‘定海神針’?!蹦祥_大學虛擬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張云博士表示,“友好投資人”應該能夠推動資本市場穩定發展,幫助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甚至給上市公司帶來創新發展。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致力于引入保險資金、社保資金等長期投資者,希望他們能夠作為市場的穩定器,改變當前市場的投機氛圍,使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成為股市里的“清風”。然而,今年以來,一些保險資金的做法卻引發了關于“門外野蠻人”的爭論。
“對險資而言,這就像一把雙刃劍,如果堅持價值投資,那么險資就能成為市場價值投資的‘風向標’,樹立良好的市場投資口碑,推動國內資本市場投資氛圍的轉變?!睆堅浦赋觯绻U資成了投機資本,那么就砸了自己的“保險”招牌,讓市場“談險色變”,引發市場動蕩。
正如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日前所言,保險資金要努力做資本市場的“友好投資人”,絕不能讓保險機構成為眾皆側目的“野蠻人”,也不能讓保險資金成為資本市場的“泥石流”。
“有錢不能任性,既要有規則約束,也要有道德要求?!北本┕ど檀髮W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認為,保險資金需要保值增值無可厚非,但安全性排在第一位,收益排在后面;投機資本則是收益排在第一位,為博取高額收益而將風險排在最后面。今年以來,一些險資的表現顯然偏離了險資對安全性的要求。
記者注意到,近期以來,證監會、保監會監管政策頻出,監管思路日漸清晰,監管目標也逐步明確,進一步規范保險資金入市要求,希望保險資金能夠成為資本市場的“友好投資人”。
讓好企業脫穎而出,而不是讓爛公司股價翻番,這需要追求價值投資的投資人,也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內在基礎。打造資本市場“友好投資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資本市場是創新活躍的集合地,但并不意味著為了博取短期高額利益而放棄職業操守和價值底線。這不僅需要監管合力,齊抓共管,更需要市場參與者的自覺和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