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A股投資將主要圍繞國企改革、土地流轉和金融創新三大主題展開;市場整體估值依然維持8倍市盈率,但創業板板塊還會繼續調整;行業選擇需回避上游周期行業和數字新媒體產業(TMT);新股的巨量發行將引發利率巨幅波動和帶動資金真實成本的上升。
這是瑞銀證券研究部副主管陳李日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對2014年A股市場的整體預判。
三大投資機會:國企改革、土地流轉和金融創新
曾多次獲得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策略研究第一名的陳李認為,明年國企改革是一條重要的投資線索,此線索不僅限于股權激勵,更在于國有資本在行業布局方面的調整。據陳李分析,“國有資本會退出一些行業,在戰略新興產業、基礎設施等行業又會補充和加強,這是已公布政策的一條重要信息。國有資本的產業布局調整,必然帶動投資主體的調整。”
陳李認為,明年第二條投資主題是土地流轉。“土地流轉對A股市場最大的意義不是農業企業擁有多少土地,而是農民流轉土地實現后或許能夠擁有一筆初始資本,這將對小城鎮的發展及一般大眾消費產生比較強烈的刺激。”基于這種判斷,他認為明年家電、中低端汽車和一般性的大眾消費等板塊都將受益于土地流轉政策。
陳李表示,2013年資本市場的金融創新以監管創新為主,而2014年創新主題將變為金融機構自身。“自貿區涵蓋在金融創新主題之中,畢竟市場看重自貿區的并不是減稅、貿易自由化,而是在自貿區內資本項目的開放。”他說。
風險較大領域:上游周期行業和TMT
談及2014年需回避的行業,陳李認為第一個應是上游周期股,包括煤炭、有色等。陳李稱,因為大眾消費需求不會出現很明顯的好轉,這些上游周期行業明年業績不會很好。此外,社會去杠桿的進程也將對上游周期行業產生沖擊。
據介紹,央行在貨幣資產報告中明確提出要促使社會去杠桿,但2013年所有上游行業依然在提高杠桿率,煤炭、有色這些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不但未降反而還上升了1.7%、1.8%,隨著資金成本的上升,上游周期行業去杠桿的道路將加更漫長。“中期來看,上游周期行業正處于一個非常糟糕的環境。”他說。
陳李建議,估值較高的TMT行業也應回避。他稱,投資者需要注意兩個事實:一是2014年整體流動性依然偏緊,大規模發行新股必然嚴重沖擊高估值的板塊;二是今年創業板,包括TMT行業的市盈率上升是在一個非常奇怪的背景下發生的:分析師和投資者都下調了2013年的盈利預測,但又上調了2014年、2015年的盈利預測。
“實際上,市場追捧創業板股票,是用一個長期增長的故事掩蓋短期流動性不足和企業盈利短期不達預期。”陳李認為,2014年將是真正考驗創業板的年份,如果企業業績達不到預期,市場將出現巨量拋售,就如一部電影就讓市場拋棄華誼兄弟一樣。
新股大量發行或致利率巨幅波動
對于備受關注的IPO重啟,陳李認為將對市場產生非常復雜的影響。在2014年1月份,市場對小盤新股的追捧將對小盤老股產生正面刺激。隨著新股發行量的增多,小盤股不可避免慢慢下跌,投資者也將逐漸從瘋狂變為理性。
陳李認為,明年新股的巨量發行及A股特有的打新熱情,還將對貨幣市場產生較大沖擊,形成打新借錢、申購凍結資金、中簽公布后解凍資金回流,頻繁的短期拆借不僅會拉高資金價格,還會導致貨幣市場資金頻繁出現大額申購、大額贖回,使管理貨幣市場基金的難度增加。
陳李預計,IPO一旦開展,目前比較活躍的金融產品,如余額寶、活期寶等現金管理產品必將遭受巨大沖擊,將經常性地面臨大額申購和大額贖回,導致包括所有商業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都疲于應付這種突如其來的大額資金供給的變化。
“但整體上,我認為明年現金管理類的產品收益率將比今年更高。”陳李說,一定會有一些機構為了抵御新股申購帶來的沖擊而開出更高的回報率以穩定客戶和資金。這種被迫的資金成本的上升,必然將傳至給企業,導致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再次上升。
據此,陳李建議,在2014年并不樂觀的投資行情中,投資者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市場主流資金動向,購買一些風險較小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可能更為實在和實惠,在收益方面也應該更有保障。
【熱點新聞】
強化投資者保護或將有“紅頭文件”
12月要花完三個月的錢 財政突擊花錢進入沖刺階段
營改增擴圍年:營業稅加速謝幕
嬰幼乳粉審查新規或致部分乳企柔性退出
部分政府購買服務現“雇主化”傾向
上市公司三季度財務全面改善
“安倍經濟學”重塑日本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