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章節 |
第一章 嫁接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新物種 |
這些新物種們,以叛經逆道的方式出現,挑戰著傳統商業世界的法則。它們無一例外地聚集在價值鏈最靠近消費者的地方,在中國制造過剩的背景中,以互聯網和IT技術去低成本地反向匹配資源,從而迅速獲得規模性成長。——詳細 |
第二章 中國:輕公司的天堂 |
過剩的制造、刺激內需經濟的宏觀政策、豐富的產業集群、資本的深度介入、越來越多被互聯網所影響的消費者、混沌的價值重構環境……這些因素的集合醞釀了最適宜輕公司生長的沃土。最重要的是,互聯網和IT技術的發展,令輕公司們資源組織的成本得以大大降低。——詳細 |
第三章 源自消費端的變革 |
從消費端引發的商業變革,正在改變我們所處的商業環境。基于互聯網之上的組織能力和市場能力,不僅是那些新物種們所具備的特質,也是在舊商業法則里掙扎的傳統企業們所亟需的能力。從新物種身上,我們提煉出一些共性的基因,它們在一些優秀的傳統企業身上逐漸體現出來,新的商業法則由此而誕生——詳細 |
第四章 輕基因之一:信息即資本 |
企業怎樣才能在不采用兼并或收購的手段下,獲取其他公司的資源與客戶?答案就是——信息的透明共享。
2008年8月中旬,正值酷暑,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部部長任宗貴從宜人的四川綿陽趕往了中國三大火爐之一的南京,在家電連鎖巨頭蘇寧電器集團的總部待了一周。
任宗貴此行除了要忍受南京難耐的悶熱之外,而且還肩負著一項重任——請求蘇寧盡快和長虹進行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的對接,以便兩家公司能夠共享更多的銷售數據,如此一來,長虹就能夠方便快速地獲取來自蘇寧渠道端的市場信息,從而及時調整市場策略,對多變的市場進行靈活反應。——詳細 |
第五章 輕基因之二:在開放中成長 |
如果說透明的信息是貫穿輕公司的經絡與血脈,那么一個開放性的平臺就是輕公司的控制中樞。在這個開放商業平臺之上運轉的生態系統,就可以看成是輕公司向外界所能散發出的能量場。在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是商業生態系統之爭。——詳細 |
第六章 輕基因之三:成為強有力的資源組織者
|
作為開放性商業平臺的中樞企業,扮演的其實是組織者的角色,它通過開放信息和數據,吸引大量合作伙伴形成信息透明、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盟。那些平臺成員們的合作,也由過去的價值鏈演變為價值網絡,這對作為組織者的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們的組織能力決定著整個平臺在未來的沉浮。——詳細 |
第七章 輕公司的疆界 |
從市場端以互聯網切入產業鏈的輕公司,逐漸壯大的過程中,逐漸地暴露出薄弱的環節。到底是哪里出錯了?說到底,是對互聯網沖擊下的商業環境的把握究竟有多少?——詳細 |
第八章 變“重”的輕公司 |
輕公司并不是企業一成不變的常態,而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當行業準入門檻越來越低,競爭成本越來越高時,為了保持競爭優勢,輕公司有可能從橫向的平臺向產業鏈進行縱向延伸。即便是逐漸變“重”,輕基因卻成為企業的DNA,令企業對市場保持著高度的敏銳。——詳細 |
第九章 價值共創時代 |
在互聯網構筑的信息自由流動的環境里,消費者們可以自由地表達意見和需求。他們的權力冉冉上升,這種源自消費端的力量越來越大,逐漸改變著企業的商業行為。當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開放透明的平臺里共享數據和信息,以新的商務關系形成利益聯盟,每個平臺成員和消費者都成為價值創造者的時代即將來臨。——詳細 |
尾聲 輕公司法則 |
2009年2月底,美國在線購物網站亞馬遜發售了電子書閱讀器Kindle
2,這個只能顯示黑白雙色的閱讀器,樣子老土得像從上世紀70年代研究所里爬出來,卻仍然在經濟危機下熱銷到斷貨。
而它的前輩Kindle1,在2008年的總銷售量約為50萬臺,與iPod剛面市第一年的銷量近似。雖然以數碼產品來說,Kindle的銷售總量仍不算大,但如果從傳統出版業的角度來看,50萬已經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尤其是在一本書賣上5萬冊就能登上排行榜、一本雜志賣上10萬冊就能獲取影響力的當今社會。——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