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財經大學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林義: |
|
社保基金投資需具備六方面條件 |
人口老齡化,經濟高速增長帶來工資快速增長,潛在通貨膨脹壓力等為社保基金投資管理體制帶來一個新問題:如何提高社保基金的收益率?積極探索和創新社保基金的投資管理體制成為一個重要挑戰。需要盡快建全社保基金投資管理體制,完善保值增值辦法。
國際經驗顯示,社保基金管理的績效直接取決于五方面:第一,從系統整體、戰略的角度把握社保基金管理的復雜過程;第二,社保基金運作各方面內在的復雜關聯;第三,政府監管機構,營運機構對社保基金作為長期性退休收入制度基礎的高度認同;第四,社保基金法律制度框架的完善程度和良好的制度環境;第五,社保基金管理人員的高度責任意識和管理水平。
完善我國社保基金投資戰略及風險控制的政策思路,需要確立社保基金與實體經濟實現良性互動的戰略理念,反思政府與市場在社保基金投資戰略中的合理定位,立足國內實踐,重視理論創新和政策創新。
第一,實施多元化的社保基金投資戰略,進一步拓寬投資渠道。社保基金投資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儲備基金,更應關注長期投資收益。股權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應該是首要選擇。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有針對性的選取國內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國家政策扶持項目等作為實業投資對象,應成為我國養老基金投資的一項重要選擇。選取具有良好業績的基金或信托股份作為股權投資對象,也可作為一項分散投資風險的補充性選擇。
第二,積極探索養老基金投資項目的創新途徑。如發行超長期的政府國債投資項目,發行政府主導下的長期指數化專項國債等,確保養老基金的長期投資收益。這是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發達國家基金管理的創新性投資策略。而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成熟性和不規則性,更需要探索創新性的投資方式及制度安排。
第三,完善社保基金投資組合策略,由于社保基金是作為長期積累儲備基金,不是短期投資行為,因此,從投資組合的配置上,增大長期資產的投資份額,降低或限制短期銀行存款的投資份額,選取具有較高收益的長期債券(國債或企業債)。
第四,制定有明確的社保基金的積累、預算支出規劃,并與之相對應制定出的長、短期投資戰略和投資策略。基金積累期注重長期投資收益而放棄基金流動性;進入支付期,需要適當注重基金流動性而加大短期投資比重。強化社保基金投資營運機構采取更嚴厲的監管規則,對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實施嚴格監管,保證實現社保基金投資的安全性目標。
第五,重視社保基金投資風險管理的機制與技術創新。強化資產負債管理(ALM)在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中的應用。關注各類社保基金管理計劃在資產負債的總量、結構、期限等方面的合理配置及其動態調整。從而減少社保金基金投資的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風險。
第六,完善中國社保金基金投資風險補償機制,主要包括三層,第一層是由社保基金各層次的管理人、責任相關人的自有資金和提取的盈余準備金和管理費的一部分建立的風險準備金;第二層是運用保險機制,由政府設立專門的社保基金投資擔保機構,為社保基金受益人的基本待遇提供保障;第三層是當社保基金發生整體性巨額虧損,前兩個層次的風險補償機制不足以彌補損失時,由政府財政最后出資兜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