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地處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北部約13公里的深部銅礦廢石場,礦渣遍地,寸草不生,是典型的“工業銹帶”。最近,從空中俯瞰,在深部銅礦廢石場內,集中連片的光伏板沿山脊向遠方延伸,宛如藍色“海洋”。
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走進白銀深部銅礦廢石場100MW光伏發電項目,在陽光照耀下,寶石藍色的光伏板熠熠生輝,源源不斷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中核匯能(甘肅)能源有限公司白銀匯核光伏電站負責人狄國鵬介紹,該項目占地約2800畝。“從今年2月起,項目已順利并網發電運行。通過‘光伏發電+礦山治理’方式,實現生態修復和經濟收益雙贏。”
甘肅白銀的深部銅礦是我國大型有色金屬礦山,為有色金屬工業和地方經濟發展貢獻良多。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大規模露天開采,不僅破壞了礦山生態環境,也引發了礦區大氣、水和土壤等環境污染。
多年來,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圍繞深部銅礦廢石場、尾礦庫等,通過科學施策促進生態環境修復,不斷探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
2019年12月,中核匯能和當地企業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開發建設深部銅礦廢石場100MW光伏發電項目,因地制宜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和產業開發融合。
狄國鵬表示,通過建設深部銅礦廢石場的光伏項目,原本的廢棄土地產生了新的經濟價值,而一面面光伏板如同巨大的“遮陽傘”,能起到遮光降溫和減少地表水下滲的作用。“通過自然降水和生態撫育,未來有望逐步恢復受損的生態環境功能,將昔日的廢石場變為綠電‘澎湃’的‘光谷’。”
行走在白銀匯核光伏電站的光伏板之間,記者發現,不少地方已長出青青綠草。
據介紹,白銀區光資源豐富,當地峰值日照時數為每天5.31小時,年等效利用小時數約1716小時。狄國鵬告訴記者,該項目2023年發電量預計為1.4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4.7萬噸、減少煙塵排放量約516噸、二氧化硫排放量約1236噸、氮氧化物排放量約1062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2.679萬噸。”
近日在上海舉行的第23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超5萬平方米的機器人展區,成為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工業機器人企業參與數量最多的全產業鏈平臺之一。
云投集團旗下的西雙版納野象谷景區和大理三塔景區旅游持續火熱,云錫集團的有色金屬制造加速5G賦能,云南康旅集團旗下的騰沖瑪御谷小鎮成為旅居網紅地……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