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市場關注的上半年金融數據7月10日出爐。在當日下午舉辦的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多位央行相關部門負責人悉數出席,就諸多市場熱點問題予以回應。
????上半年金融數據表現如何?
????——今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0.8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22萬億元。其中6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3.4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約8099億元。
????——6月新增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1.81萬億元,同比多增1474億元。
????——6月末存量社會融資規模271.8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6個百分點。
????——6月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1.1%,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6個百分點。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表示,上半年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是比較大的,而且在持續地加大,具體的表現就是總量指標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都明顯高于去年,全社會的流動性合理充裕。
????值得注意的是,從資金投向看,當前我國新增信貸呈現“兩升一降”局面,即普惠小微類貸款、制造業貸款顯著增加,房地產貸款持續壓降,信貸結構正在持續優化。
????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介紹,普惠小微貸款前五個月保持了較快的增長。截至5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是12.9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5.4%,增速高于人民幣各項貸款的增速12.2個百分點。
????制造業方面。截至5月末,制造業的中長期貸款余額是4.28萬億元,同比增長19.6%,這個增長速度創2011年2月以來新高。其中,高技術的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40.9%,繼續延續了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態勢,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又提高了2.5個百分點。
????房地產行業占用信貸資源明顯好轉。鄒瀾表示,商業銀行對房地產行業新增貸款占各項貸款增量的比例曾經高達43%-44%,近年在相應的政策引導下,比例逐年下降,今年1-5月份占比已經降到25%。
???下半年貨幣政策怎么走?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陸家嘴論壇發言時表示,疫情應對期間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階段性,要注重政策設計激勵相容,防范道德風險,要關注政策的“后遺癥”,總量要適度,并提前考慮政策工具的適時退出。“提前考慮政策工具的適時退出”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并引發了市場人士的不同解讀。
????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凱表示,我國的貨幣政策和歐美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有比較明顯區別。我們國家雖然遭受疫情嚴重的沖擊,金融市場也出現過一些波動,但是整體的經濟運轉和金融市場的運轉是正常的,沒有出現恐慌和市場失靈的情況,所以我國整體的貨幣政策是正常的貨幣政策。
????據郭凱介紹,今年疫情以來,我國貨幣政策有兩條主線:一是正常的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通過總量、價格、結構工具來提供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使貨幣信貸能夠為經濟復蘇提供足夠的支持。另一條主線是針對疫情出臺的一些特殊的、階段性的貨幣政策工具。據郭凱表示,這些貨幣政策工具包括春節后開市前兩天投放的1.7萬億元流動性、2月出臺的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和后來推出的5000億元的再貸款再貼現政策,以及6月1日出臺的兩個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等。“這些措施都是針對疫情的特殊情況和不同的特點設計的,本身就是一個臨時性的政策措施,它們是針對不同時點需要來設定的。當政策設定的情形不再適用的時候就自動退出了。”他說。
????展望下半年貨幣政策,郭凱表示,貨幣政策立場仍然是穩健的,并且更加靈活適度。“我們現在更加強調適度這兩個字,適度有兩個含義:一是在總量上要適度,信貸的投放要和經濟復蘇的節奏相匹配。如果信貸投放節奏過快,快于經濟復蘇節奏,就會產生資金淤積,產生信貸資金無法有效使用的問題。二是在價格上要適度,一方面要引導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向實體經濟讓利,同時也要認識到,利率適當下行并不是利率越低越好,利率過低也是不利的,利率如果嚴重低于和潛在經濟增長率相適應的水平,就會產生套利的問題,產生資源錯配的問題,產生資金可能流向不應該流向領域的問題。所以利率適當下行但也不能過低。”
????他表示,下半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保持總量的適度,綜合利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另外又要抓住合理讓利這個關鍵,保市場主體,特別是更多地關注貸款利率的變化,繼續深化LPR改革,推動貸款實際利率持續下行和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為經濟發展和穩企業保就業提供有利條件。
????市場對于6月央行推出的直達實體經濟的兩個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情況也十分關心。
????郭凱表示,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已經進行了第一次操作,銀行放完信用貸款之后到央行來申請再貸款。截至7月3日,央行運用該政策工具支持了1598家地方法人銀行,為109萬戶企業放了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160萬筆,共1326億元。“撬動作用還是很明顯的。1326億元貸款中很大一塊是互聯網銀行以及傳統銀行運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發放的信用貸款,單筆金額很小,就2-3萬元,但是給尾部客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他說。
???資管新規過渡期會否延長?
????日前發布的、由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擔任課題負責人的報告《深化資產管理業務監管制度改革、建設現代化的資產管理業務體系》建議,將資產管理行業的過渡期再延長兩年,即延長至2022?年底。針對市場人士的建議,央行有何看法?
????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表示,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之后,資管產品實現了平穩有序轉型,總規模穩中有降,整體風險持續收縮。
????他表示,實體經濟融資沒有受到存量業務整改的影響。從兩個方面看,一方面是資金脫實向虛、自我循環的現象得到遏制,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持續壓縮。另一方面是凈值型產品占比穩步上升,資管資金通過增加金融債、企業債投資的方式,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過孫天琦也說,目前全球經濟受到疫情影響暫時出現萎縮,我國經濟也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確實增加了資管業務規范整改的難度。
????“市場非常關注資管新規過渡期相關政策。有些人建議嚴肅市場紀律,嚴格執行資管新規,有些人建議延長過渡期,都有各自不同的邏輯和道理。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在堅持資管新規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密切跟蹤監測資管業務規范整改的情況,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好相關工作,穩妥有序推進資管行業的整改與轉型。”他說。
????據阮健弘介紹,“一行兩會一局”共同建立了資管產品的統計制度,統計范圍還是比較全面的,包括銀行的非保本理財、信托公司的資管產品、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資管產品、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專戶、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資管產品、保險的資管產品、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資管產品和公募基金八大類。到今年5月末這些資管產品直接匯總的資產總量是90.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了4萬億元,同比增長3.5%。
????據阮健弘介紹,總體來看,資管產品的風險是進一步地收斂。一是同業交叉持有的占比持續下降。5月末資管產品的同業資金來源占其全部資金來源的比重為49.8%,比年初下降了1.2個百分點;二是杠桿率回落,資管產品的負債杠桿率平均為107.7%,比年初回落了0.9個百分點;三是凈值型產品占比持續上升,5月末凈值型產品募集資金占全部資管產品募集資金的余額為60.3%,比年初高了4.9個百分點;四是非標準化的債權規模在持續減少。5月末資管產品投資的非標準化的債權類資產規模同比下降7.6%,比年初多下降1.2個百分點。
????因為資管產品風險得到了更好的控制,所以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也發揮了更有效的作用。5月末資管產品的底層資產配置到實體經濟的余額是39.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了2.2萬億元,占全部資產的43.6%,比年初提高了0.6個百分點。而且從結構上來看,新增的投向實體經濟的底層資產主要是企業債券和股票等標準化的資產。
????針對最近個別理財產品出現浮虧的現象,阮健弘表示,市場變化必然會導致凈值產品的波動,這是合理的。她也透露,5月末全部資管產品的資本公積和未分配利潤比年初增加了5000億元,資管產品總體上收益是正的。
???宏觀杠桿率上升是否有風險?
????為了對沖疫情影響,上半年國內信貸和社融投放規模可觀。因此市場也對宏觀杠桿率大幅攀升的潛在風險十分關注。
????對此阮健弘回答《經濟參考報》記者提問時表示,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我國宏觀杠桿率提升約14.5個百分點,從目前情況來看,可能二季度宏觀杠桿率還會上升。她同時強調,當前宏觀杠桿率上升是逆周期政策調節,支持實體經濟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允許宏觀杠桿率有階段性上升。
????阮健弘表示,從現在來看,雖然二季度宏觀杠桿率還會上升,但更要看到逆周期政策支持實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經濟和生產秩序都在加快恢復。通過消費邊際改善,新基建、投資拉動,出口好轉、PPI環比為正等數據,金融逆周期調節向實體經濟傳導的效果正在體現。
????她介紹稱,央行對全國1萬家實體企業調查顯示,截至6月15日,工業企業設備利用率已經達到或者是超過去年二季度的平均水平。服務業的開工率已回升至90.7%。
????“逆周期政策提供信用支持已經在實體經濟方面取得效果,我想當前宏觀杠桿率階段性上升是允許的。”阮健弘指出。
網紅直播帶貨概念是否成為上市企業的“新道具”?資本市場秩序誰來維護?投資者權益怎樣保障?網紅直播帶貨繁榮背后仍有一系列問題亟待破解。
近日,深圳7家市屬國企發出“招才令”,面向全球招攬高端人才,市場化選聘11名高管,覆蓋金融投資、市場開發、房地產綜合開發等業務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