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韻標香誰第一?風華絕代鐵觀音。安溪鐵觀音是‘天、地、人、種’的完美共鳴,清新、時尚、高雅。”6月16日,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通過新華社“快看”快手直播平臺,歡迎全國網友前來安溪云游大美茶鄉,聽茶人說茶、看非遺技藝,尋名山佳茗、品茶香茶韻。
當日,安溪縣委縣政府攜手新華社“快看”快手直播平臺,在蘆田紫云山脈800多米高山之間的云嶺茶莊園,開展“在那好茶生長的地方”主題直播活動。
“云縱覽”好茶好生態
直播活動從云嶺茶莊園觀景臺出發,沿著茶林草共生的高標準生態茶園小徑,進入主會場——云嶺茶莊園玻璃直播間。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示范點云嶺茶莊園,四周群山環抱,云蒸霞蔚,層層茶園和郁郁蔥蔥的山林成為直播最美背景。
安溪鐵觀音,健康軟黃金。下午3點,高向榮走進直播間,傾情為安溪鐵觀音代言。“好山好水生態茶,安溪的山綠、安溪的水清,安溪鐵觀音香高韻長!匠心匠藝品質茶,安溪的茶,從茶園到茶杯全程看得見、可追溯。”說起安溪鐵觀音,高向榮如數家珍。
“半發酵的安溪鐵觀音,兼具綠茶的鮮爽、紅茶的甘醇,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維生素,能夠延緩衰老、護肝降脂、調理腸胃,茶性溫和、老少皆宜。”高向榮向廣大網友道出了喝安溪鐵觀音的好處,同時向廣大網友鄭重承諾“我們用心做,你們放心喝!”
直播間內,安溪鐵觀音元素滿滿。碩大的茶桌上,茶壺、茶杯等茶具一應俱全,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新華社民族品牌等標志,更是將安溪鐵觀音元素充分展現。
安溪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肖印章向網友講解鐵觀音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和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安溪產茶歷史悠久,始于唐末,興于明清,盛于當代,涉茶總產值191億元,茶業受益人口80多萬人,安溪鐵觀音連續五年位列中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在直播間,副縣長肖印章將安溪茶產業情況和安溪鐵觀音制茶工藝呈現給全球網友。
曬青、涼青、搖青、殺青、揉捻、初烘、包揉……肖印章說,安溪鐵觀音采用的是“半發酵”烏龍茶制茶技藝,每一泡安溪鐵觀音都要歷經3大階段、10道工序、36個小時連續制作,被茶業界譽為“最高超、最精湛、最獨特的制茶技藝”,也鍛造出安溪鐵觀音的良好品質,印證工匠精神。
跟隨著肖印章對安溪制茶工藝的介紹,安溪鐵觀音大師王清海現場演繹安溪鐵觀音制茶搖青技藝,茶青在搖晃運動中,相互碰撞,直播間內茶香漸起。
“隔著屏幕都聞著茶香了!”網友們紛紛留言贊嘆。網友躍躍欲試,恨不得立馬來到安溪,來到茶園,親身體驗安溪鐵觀音非遺制作技藝。
鐵觀音大師王清海向新華社主持人張竹傳授制茶工藝
“云展示”茶葉質量安全管控
“安溪是如何進行茶園和質量管控的?”直播平臺上,網友拋出問題。
“安溪鐵觀音是物競天擇、天賜神樹。要讓鐵觀音長得好,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道法自然,保護生態、綠色生產,為鐵觀音種植上好生態底色,讓鐵觀音在更優異的地理氣候土壤條件下健康可持續發展。”
安溪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志明從生態、土壤、農藝改良、生物防治、綠色防控等方面,向全球廣大網友娓娓道來安溪茶園質量管控,安溪鐵觀音的“觀音韻”和“蘭花香”的由來和成因,全方位展示安溪鐵觀音的獨特魅力。
高山云霧出好茶。茶產業是安溪人的“命根子”“錢袋子”。近年來,安溪從區域大生態-茶園小生態-土壤微生態三個層面立體推進提升茶園質量管控。通過引入軍工技術,創立全國首個生物信息對抗與智能蟲害防治系統,綜合采用聲、光、電、生物干擾技術,集成物理防控+生物天敵+生物導彈+生態調控,切斷其繁殖鏈,最終達到精準防控的目的。
近年來,國家茶葉監測抽檢合格率均達100%,茶葉出口連續14年通過輸入國官方檢測。網友們在驚嘆安溪茶園綠色管控的現代化和高精尖的同時,表示出強烈的購買欲望。
兩位主播順勢推介安溪云嶺茶莊園鐵觀音產品,帶領全球消費者深度體驗安溪鐵觀音。“購買安溪鐵觀音,請認準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主持人現場推介
在兩位主播達人的傾情推介下,短短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快手、抖音、微信多平臺同時開啟直播購物,同時在位于福州市鼓樓區五四路福州置地廣場的新華社新華屏媒戶外大屏同步直播,共吸引線上線下158萬多人觀看、搶購。線上線下的愛茶人共同“云游”好茶生長的地方,一同感受鐵觀音制茶技藝的魅力,搶購安全實惠親民的健康好茶。
“對茶行業來說,直播是一個趨勢是一個風口,可以在線與消費者互動,讓產品推介更立體,消費者的感受更深刻。尤其是縣委書記親自代言,相當于是政府搭臺為品牌背書。”安溪鐵觀音大師王清海說。
主辦方表示,活動以“好山好水出好茶”為引線,以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專場直播為窗口,專場宣傳推介安溪鐵觀音以及產品,助力全國人民聚焦安溪,“快看”安溪,加大安溪鐵觀音公共品牌宣傳力度,拓展茶產業發展新渠道。
記者近期調查發現,從小圈子蔓延興起的“炒貨”風潮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下變了味兒,并已形成完整的利益鏈條,不少人在動輒幾十甚至幾百倍漲幅的誘惑下進場,期待締造一夜暴富的神話,最終卻成了被收割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