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一季度中國GDP增速超出市場預期;
11.2%,今年前4個月,高新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超過兩位數;
50.1%,4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連續兩月保持在擴張區間……
一組數據,勾勒出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這背后,另一個數字的力量不容忽視——1月~4月新增減稅5245億元。
“減稅降費的根本目標是賦能中國經濟。”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新一輪減稅降費、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舉措的積極效應正加速顯現:讓更多納稅人的稅費負擔明顯減輕,讓數千萬市場主體的信心得到穩定和提振,讓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和釋放,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動能。
信心比黃金還重要
對納稅人來說,減稅降費帶來的效果,在數字之內,更在數字之外。
半年前,重慶丁月玉兔王餐飲店的老板娘王秀梅正在考慮要不要關門歇業。“餐飲店一直到去年12月銷售旺季都沒啥起色。算了一下,家里的收支有點不平衡。”王秀梅打算年后關門去外地打工。
改變發生在今年元旦。當得知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每月3萬元上調至10萬元的政策后,王秀梅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小店不用繳稅了,一年能省近5萬元。“這給了我繼續做下去的信心!”王秀梅說。
減稅如一縷陽光,照亮了像王秀梅這些小微企業主繼續前行的道路。“從今年前4個月的申報情況看,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明顯減輕了其稅收負擔,體現出普惠效果好、減免幅度大、民營經濟是受益主體等特點。”國家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介紹,今年1月~4月,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新增減稅623億元。
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也堅定了無數制造企業堅守“實業興國”的信心。
“
制造業的春天來了。”算著今年預計少繳的640萬元稅費,安徽六安索伊電器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勇臉上露出了笑容。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實體經濟面臨重重困難,“這個時候的減稅降費,真的如同一場春雨。”
有了省下的資金,就有了投資的底氣。“稅收紅包一波接一波,讓企業有了更多的資本和更強的信心推進產業升級。”江蘇云意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付紅玲說,一年節省1000萬元的成本,她打算將節省下來的70%再投入到研發中去,有信心讓企業在行業繼續保持領跑地位。
最新數據顯示,深化增值稅改革首月實現凈減稅1113億元。稅收監測數據顯示,全國重點稅源企業信心指數止落回升,從2018年四季度的121.16上揚至2019年一季度的125.23,回升了4個點,顯示企業投資意愿增強。
減稅降費的政策利好,正在通過一次次輔導、一張張報表、一筆筆稅款逐一兌現,并化成納稅人的獲得感,化為他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
最好的“天使投資”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5月17日凌晨,一封華為海思總裁致員工的信,讓不少人心情難以平靜。人們思考的內容正是關于創新,關于中國對創新自主權的把握: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
自主創新需要投入,而減稅降費就是最好的“天使投資”。
對此,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感觸頗深。他說:“我們把智能制造的投入看作回報率最高的投資,而這筆投資的‘天使投資人’,就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減稅降費政策。我們一定用好這筆投資,讓它為中國的智能制造發揮最大的價值!”
減稅降費為制造業帶來的信心和紅利,正在轉化為企業投資的意愿和能力。
作為“清華紫光”旗下芯產業群中的一員,專業從事晶體頻控器件研發生產的唐山國芯晶源電子有限公司,今年計劃投資5000萬元,新建兩條半導體集成電路生產線。5000萬元創新投資的底氣,就來自減稅降費為企業帶來的決心:4月1日起增值稅稅率下降,公司當月進項稅額少占用企業資金20多萬元;5月1日起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下調,今年預計可少繳費近百萬元;同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企業所得稅減稅優惠也將陸續給企業帶來200萬元的真金白銀。
一個個發生在春天里的創新故事,印證著減稅降費政策開始落地見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段炳德表示,減稅降費釋放的政策信號非常明確,就是使企業等經濟主體輕裝上陣,對物質資本可以進行中長期投資決策,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力度,持續對人力資源進行投資,這些都有利于夯實經濟中長期增長的根基。
中國經濟更有韌性
“足夠的韌性、巨大的潛力和蓬勃的活力。”
5月17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用了三個關鍵詞形容當前的中國經濟發展形勢。此前公布的2019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4%,被認為超出市場預期。
“這與大幅度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密切相關。”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表示,減在當下、利在長遠的減稅降費政策,契合經濟新常態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和要求。減稅降費、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支持企業轉型升級等一攬子政策措施的持續發力,在不斷增進中國經濟韌性的同時也更加夯實了中國經濟基礎。
今年一季度,中國日均新登記市場主體5.3萬戶,同比增長26.3%,其中新登記企業1.65萬戶,同比增長12.3%。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發展的內在動力足,是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一大支撐。越來越多的企業創業,就是中國經濟內在活力的一個方面。
今年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胡怡建說,新個稅法實施、小微企業迎普惠性減稅,為進一步促進就業、降低創業創新成本提供有力支撐;下調增值稅稅率,幫助企業“輕裝上陣”,從多方面穩定和擴大就業規模;降低社保費率,各類用人企業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的負擔實質性下降,都讓市場活力更強,就業崗位更多。
商務部報告顯示,2019年一季度,中國外貿總體平穩,結構繼續優化。胡怡建認為,通過實施積極減稅政策,以減稅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拉動消費需求;以減稅降費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促進供給。同時通過出口退稅等鼓勵出口的減稅政策,使得我國出口企業產品成本降低,國際競爭力增強,達到增加出口、擴大外需的目的。
面對“坡”和“坎”,最重要的是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信心,努力創新。“給企業減稅降費,深層次目標就是力促中國經濟爬坡過坎。”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表示。
時間已經開始證明,并將不斷證明,有黨中央國務院的科學施策、深化改革,有全體中國人的團結一心、奮力拼搏,包括減稅降費在內的一攬子改革舉措必將落到實處,中國經濟必將穿越風雨駛向更為廣闊的藍海!
電改邁入深水區,發用電計劃放開、增量配電改革、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等有望再突破,而油氣管網分離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市場化改革也面臨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