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日新,藝亦須日新,新者生機也。科創板受理隊伍中的123張新面孔,都在參與并見證著一段嶄新的歷史。
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標志著資本市場新一輪改革揚帆起航。科創板這艘改革巨輪,即將駛離港灣,迎接市場風雨的洗禮。
科創板的“新”意蘊深遠。從宏大的戰略視野看,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有利于進一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資本市場對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服務水平,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有利于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有利于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推動高質量發展。
落到科創板運行細節,新意無處不在。從問詢式、電子化的審核方式,到保薦跟投制度,再到嚴苛的退市制度,科創板的全鏈條“試驗田”,意在探索出更多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和智慧,“刷新”資本市場各類主體的觀念和意識,以增量改革推動存量改革。
新板塊新賽制
最深邃而長遠意義的創新,是制度創新。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正是資本市場的重大制度創新。
從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到系統性統籌推進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礎制度改革,科創板誕生之時就被賦予了創新和變革的涵義。
科創板的“新”意主要體現在五項關鍵制度創新上,包括審核理念、保薦方式、發行定價、減持制度、并購重組再融資。
在審核理念上,科創板堅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注冊制審核。交易所是發行上市審核主體,著重從投資者需求出發,從信息披露充分、一致和可理解角度開展審核問詢,督促發行人及保薦機構、證券服務機構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信息。這既是一個通過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問答式審核,不斷豐富信息披露內容的互動過程,又是一個震懾欺詐發行,便利投資者在信息充分了解情況下投資決策的監管過程。
在市場人士看來,實施注冊制審核的“新”意,就是要以全公開、分行業、問詢式、電子化的方式審核,以問詢方式問出“真公司”,讓保薦機構和機構投資者選出“好公司”。
在保薦方式上,科創板首次引入了保薦跟投機制。保薦機構相關子公司要參與保薦項目的戰略配售,并對獲配股份設定鎖定期。“這是一個重要的制度創新,全世界只有韓國踐行了這一制度。”資本市場資深研究員告訴記者,以前投行主要關注的是選擇的企業能否符合監管部門的一些條件,至于企業上市后有無成長性、競爭力則與投行沒有關系。此次引入跟投制度后,投行既要推薦也要與投資者利益保持一致,將更直接地與市場站在一起。
在市場人士看來,試行保薦跟投機制,意在當前合規性保薦約束基礎上增加投資性保薦約束,將保薦機構利益和公眾投資者利益進行綁定,有助于進一步發揮保薦機構在企業選優的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
在發行定價層面,科創板建立了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市場化詢價、定價及配售機制,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的投研優勢和專業定價能力。
監管部門人士指出,引入這一機制旨在緩解以散戶為主的市場出現的“三高”問題,即高發行價、高發行市盈率、高募集資金,避免新股上市初期出現一邊倒的短期炒作。這樣的市場化詢價、定價和配售機制,將推動形成股票“按質論價、優質優價、劣質劣價”的合理定價格局。
在減持制度層面,引入非公開轉讓和配售。這主要針對科創企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等特定股東持有的首發前股份,在限售期解除后的減持問題,即通過保薦機構或上市公司選定的證券公司以詢價配售方式,向符合條件的機構投資者進行非公開轉讓。老股小額減持通過競價方式進行,大額減持引入批發機制,這一制度設計的新意在于,緩解大規模減持對二級市場股票價格的沖擊。
此外,并購重組再融資繼續參照IPO實行注冊制,也是科創板制度創新的亮點。有投行人士直言:“注冊制下,并購重組實施程序將更加高效便捷,科創板的并購重組也將更加市場化。”不過,規則進一步明確,科創板公司并購重組應圍繞主業展開,標的資產應當與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具有協同效益,嚴格限制通過并購重組“炒殼”“賣殼”。
基巖資本副總裁杜坤向記者表示,科創板的“游戲規則”與主板相比發生較大變化,新板塊、新賽制將給投資者帶來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在此過程中,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必須及時調整投資策略,換一種全新的打法,“科創板只會給真正意義上做產業投資、做價值投資的投資者帶來比較好的機會。”
6月11日,隨著首批3家過會公司進入注冊程序,注冊制正式亮相資本舞臺。伴隨科創板開板,圍繞科創板所設計的各項創新制度的成效,也將逐一接受市場的檢驗。
新起點新機遇
科創板既要優先支持新技術、新產業的企業發展,也要兼顧市場認可度高的新模式、新業態的優勢企業發展。
從“新”出發,更要向“新”而行。
設立科創板的基本目標之一,是提高對科創企業的支持服務能力和包容性。科創板的定位進一步明確,主要服務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引領中國高端消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13日晚,科創板已受理企業123家。從行業分布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44家,生物醫藥28家,高端裝備21家,新材料13家,其他行業17家。從地域來看,122家公司來自全國20個省份的40個城市,其中北京、江蘇、上海、廣東、浙江分別以27家、21家、18家、16家、13家公司“領跑”。從科創屬性、成色來看,目前科創企業代表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結構,即技術領跑的企業是少數,技術不夠硬的企業也是少數,大多數企業處于并跑、跟跑的中間狀態。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向記者表示:“從目前已受理的公司看,科創板的創新能力,更多不是原創性創新或者基礎性創新,而是改進型創新或者應用型創新,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創新。大多數公司,還是依靠這些創新驅動公司業務發展獲得市場競爭地位的。”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創新往往具有更新快、培育慢、風險高的特點,因此尤其需要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的支持。科創板既是科技企業的展示板,更是推動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的促進板。科創板既要優先支持新技術、新產業企業發展,也要兼顧市場認可度高的新模式、新業態的優勢企業發展。
包容性,為科創板向“新”而行提供了強大支撐力。科創板的上市條件特別強調,更加注重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允許符合科創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允許特殊股權(同股不同權)企業和紅籌企業上市。
數據顯示,在科創板5套上市標準中,目前107家公司選擇第一套標準,選擇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套標準的分別有3家、1家、9家、1家。其中,第五套標準是專為尚未盈利的科創企業量身打造的。首家“嘗鮮”此標準的是一家創新藥研發企業澤璟制藥。此外,九號智能是首家申報科創板的紅籌公司,優刻得則是首家設有表決權差異安排的企業。
科創板對產業創新的支持,在多元的上市門檻中顯露無遺。杜坤進一步表示:“科創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創新科技企業上市的盈利門檻,將加快行業資產證券化的進程。隨著科創板的設立,我國資本市場的層次將更加豐富,和全球各大資本市場競爭,也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加大支持硬科技、技術含量高和進口替代的企業將成為科創板的主旋律。”
“創新力不僅僅是科創板的要求,更是整個經濟發展的要求,靠資源、靠資本、靠廉價的生產要素或者以環境為代價的發展,不是高質量發展。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依靠創新,帶來更智能、更節能、更環保、更優質的產品,滿足市場的需要。”在王驥躍看來,科創板的一大意義在于,引導資本投向科技創新領域。“如果科創板能上100家公司,可能會引導資本投向1000家科技創新企業;如果能上1000家,可能會引導資本投向10000家科技創新企業。只有足夠多的科技創新企業得到資本的支持和發展,才可能在市場中進化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業領先者。”
風物長宜放眼量。科創板的增量改革,不僅是科創企業的產業孵化器,亦是撬動各路社會資本、產業力量的牽引繩,更是中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新動能。
對于全新的科創板,我們需要有一顆包容的心。
?
電改邁入深水區,發用電計劃放開、增量配電改革、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等有望再突破,而油氣管網分離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市場化改革也面臨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