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全國首批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地方政府專項債正式落地。
5月29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廣東省財政廳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招標發行470.13億元地方債。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專項債券8只,發行面值175.14億元。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本次招標發行的粵港澳大灣區專項債券,募集資金主要用于佛山、中山、江門、惠州、肇慶5市,內容包括建設軌道交通樞紐、重大產業項目土地收儲、產業園及特色小鎮建設、公立醫院建造、污水處理、河涌水環境治理等具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
今年3月,財政部部長劉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今年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將重點支持重大戰略,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同時支持鐵路和公路交通基礎設施、重大水利設施等公益性項目建設。
暨南大學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區域規劃專家、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教授陳章喜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專項債所籌集的資金,主要用于與土儲、基建、城市綜合開發、生態保護方面,而這些剛好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的重點內容。”
增加土地供給
首批粵港澳大灣區專項債的發行是在去年8月16日,債券品種為土儲專項債,額度為341.9億元。該債券是全國首只集合多地市發行的地方政府項目收益專項債券,同時也是廣東省政府單只規模最大債券。
與去年相比,此次發行的粵港澳大灣區專項債券共8期,從債券品種上看,除大灣區土儲專項債之外,還有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專項債、大灣區城市綜合發展專項債和大灣區生態環境建設專項債4種。其中,土儲專項債仍占主導地位,共發行117.05億元,占此次專項債券發行額度的66.8%。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行的“灣區專項債”首次包含了10年、15年、20年期的長期限債券品種,高于財政部預算司統計發布的“2019年1―4月,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平均發行期限7年”這一數值。
“專項債券發行期較長、利息較低,非常符合項目投資回收期較長的特征,有利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鄭春榮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去年大灣區土儲專項債的投向為廣州、佛山、珠海、東莞、中山5市,此次則投向佛山、江門、惠州、肇慶4市。從債券額度上看,此次佛山的土儲專項債額度為80.80億元,遠高于惠州、肇慶和江門,占69%;而去年佛山也以60億元的額度名列第二,僅次于廣州。
土儲專項債的背后也折射出各個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對于用地的需求。
以佛山為例,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土地版顯示,佛山市2018年土地出讓總面積為796.54萬平方米,較2017年出讓總面積925.36萬平方米有所下滑,下滑系工業用地出讓減少所致。
此外,“從2014年起,佛山已經連續三年減少對房地產建設用地的供給。但這幾年佛山的商品房成交量在珠三角均名列第一,市場有些供不應求,所以要加大土地供應。”華南城(港股01668)市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貢立華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三水、高明、部分順德地區不在限購范圍內,所以很多人在這些區域購買房子,也加大了這些區域的土地需求。”
“兩次大灣區土儲專項債發行城市的傾斜變化,主要是考慮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協同發展,也是地方政府按額度發行專項債的必然現象。”陳章喜指出。
主要投向基建
自2017年土儲專項債推出以來,這一品種便被視為推動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土地及時有效供應、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制度創新。
天風證券研究所首席固收分析師孫彬彬指出,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對于更好規范地方政府融資行為、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具有積極作用。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學教授丁力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分析:“大灣區除去港澳深,剩下的地市政府財政有限,有些甚至‘入不敷出’。”“佛山的區鎮相對于市政府來說更富裕,因此佛山市級財政想通過兩次發債來增強統籌能力。”
佛山市財政局數據顯示,佛山的土地儲備項目(北片區地塊)共22個,收儲土地面積達2461.03萬平方米,是2018年佛山市土地出讓總面積的3倍,總投資額為449.12億元,實施主體涉及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高明區和三水區,而此次發行土儲專項債亦是投向以上項目。
“大灣區土儲專項債的發行,會提升城市的土地價值,也會相應增加房地產開發的土地供應,對該市的房企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陳章喜指出。廣東社科院經濟學教授丁力則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從額度上看,117億元并不多,當前更重要的問題是將土地拿來做什么。”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本次發行土儲專項債的各個城市,其項目投向多以本地基建項目和產業升級為主—惠州市土地儲備項目包括贛深客專新增征地拆遷費用(惠州北站綜合交通樞紐配套項目及周邊土地收儲)等共20個土地儲備項目;江門市土地儲備項目包括蓬江區杜阮鎮蘭石水庫東北側地段地塊項目等共3個土地儲備項目;肇慶市土地儲備項目包括肇慶新區土地收儲及前期開發2019年一期項目等共14個土地儲備項目等。
值得一提的是,軌道交通亦是此次大灣區專項債中的重頭戲。在土儲專項債中,關于軌道交通的項目共三個,發債融資31.28億元,占比26.3%;另外還發行了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專項債券,共計8個項目,發行規模14.74億元。
這也意味著,此次大灣區專項債中近三成資金用于軌道及交通項目,尤其以城際之間的交通項目為主,如廣佛肇城際軌道肇慶站和三茂鐵路肇慶站并站建設項目工程、惠州北站綜合交通樞紐配套項目及周邊土地收儲等。
“用專項債來籌集軌道交通建設資金,可以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渠道,由于基礎設施建設能提供穩定的收益,因而降低了發債的風險,為還本付息提供了一定的保證。”陳章喜表示。
丁力則認為,當前灣區內的軌道交通仍需改善,尤其是城際之間的人流量有限、城際軌道的接駁問題仍未解決好、城際軌道的效益較低,“如果用‘灣區專項債’來建設軌道交通,有利于地方政府放棄顧慮,對改變消極的投建態度有積極的意義。”
根據國家相關規劃,到2020年,中國自行車運動產業總規模將力爭達到1500億元。那么,目前全國近1000萬騎行人,能否托起這千億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