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常常聽到英國人在解釋他們為何要“脫歐”時舉以下的兩個例子:
一個是英國的豬耳朵沒法向許多歐洲以外地區出口。目前英國向外出口的豬必須按歐盟規定在耳朵上穿孔,打上耳標,這樣就影響豬耳朵向一些將其視為美食的國家出口。英國人認為,“脫歐”后英國可以自己重新設計出口標準,在豬的其他部位穿孔,更有利于英國豬耳朵的出口。
另一個例子是在當前歐盟貿易政策下,英國消費者不得不買更貴的鞋。英國經濟是全世界服務密集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9%。英國經濟更多是基于服務業而非制造業,而歐盟在制定貿易政策時考慮更多的是保護所有成員國的利益,特別是一些制造業發達國家的產業利益。比如它曾為了保護意大利的皮鞋制造業利益,而削減其他一些國家鞋制品的進口份額。英國人認為,這就意味著,英國消費者要購買更貴的鞋。
這兩個例子充分說明了英國人選擇“脫歐”的經濟考量。在英國人看來,要與歐盟外的市場更好的“戀愛”,就必須先和歐盟“離婚”,然后才能更自由地制定為英國量身打造的貿易政策。
目前英國在“后脫歐時代”的貿易政策制定上有兩個明顯思路。一是和歐盟及歐盟外經濟體商簽自由貿易協定。因為“愛爾蘭邊境問題”等因素,英歐之間的“脫歐”協議始終懸而未決。英國也在與美國、日本等重要貿易伙伴探討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的可能。但美國與日本都已經表態,希望英歐之間能順利達成“脫歐”協議,排除“無協議脫歐”的可能。
另一個思路就是推進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在最近一次英國政府的貿易政策發布會上,國際貿易大臣利亞姆·福克斯呼吁,英國要面對“一個超越歐洲的世界”和“一個超越英國‘脫歐’的時代”。作為英國“后脫歐時代”的貿易宣言,他將英國的首要任務定在積極推進全球服務貿易自由化上。
這不難理解。英國有約2600萬人口在服務業相關領域工作,換句話說,英國每五個工作崗位中有四個由服務業提供。而金融、保險和商業服務等英國領先全球的服務領域更是占了英國服務出口貿易的約60%。
1995年至2005年間,全球商品貿易成本下降了約15% ,而服務貿易至今仍保持在比商品貿易高三倍左右的成本。福克斯在演講中就提出了“在英聯邦國家內推進服務業開放”“在世界貿易組織內解決爭端”等相對應的削減服務貿易成本的解決方案。
在現代經濟模式下,實物商品生產的許多方面實際上是服務,例如設計、分銷、物流和營銷等。從這個意義上看,推動自由化服務也將推動更廣泛的國際商品貿易。
如果要衡量“脫歐”能否讓英國在對外貿易上獲利,看看英國的豬耳朵是否能走向歐盟以外更廣闊的市場應該是評價標準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