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13日發布最新統計數據: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8%。兩位數的外貿增長折射出怎樣的經濟大環境?明顯好轉的外貿形勢能否延續?
回穩向好,積極變化增多
“在內外部積極因素帶動下,我國一季度進出口增長21.8%,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回穩向好走勢。”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1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
從中國外貿發展的世界大背景看,當前全球經濟出現持續改善跡象,外部需求回暖。“全球主要經濟體延續復蘇態勢,國際市場需求有所改善,有利于我國出口增長。截至3月,出口企業新增訂單指數連續5個月回升。”黃頌平說。
從國內經濟形勢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今年以來國內經濟繼續穩中向好,進口需求增加。一季度,我國進口數量增加15.5%,其中鐵礦砂、原油進口量分別增加12.2%和15%,機電產品進口值增長17.6%。
透過一季度外貿增長數據,還可以看到這樣的積極變化: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占我國進出口總值比2016年同期提升0.6個百分點,貿易方式結構有所優化;對俄羅斯、巴基斯坦、波蘭、哈薩克斯坦和印度等“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我國外貿總值較去年同期提升。
二季度外貿增幅很可能出現回落
“今年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一些困難不是短期的。一季度的外貿情況不能代表今年全年的走勢,外貿能否持續復蘇轉好還要考慮諸多因素。”黃頌平對我國外貿的形勢有著清醒而冷靜的判斷。
1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世界經濟展望》,維持對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3.4%的預期,表明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英國“脫歐”和歐洲主要國家大選等都將給現有的經貿政策走向帶來變數。“逆全球化”不斷升溫,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等也將使我國出口受阻。
當前全球經濟尚未根本好轉,未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去年一季度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處于低位,今年一季度國際市場原油、鐵礦砂、銅等大宗商品價格較去年較快上漲,這也是今年一季度外貿明顯增長的一個原因。但受美聯儲加息預期等因素影響,今年3月初以來,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回落,國內部分原材料價格近期也出現明顯回調。
“去年一季度,進出口總值僅為5.09萬億元,為2011年以來的同期最低值。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也是今年一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速較高的重要原因。2016年,我國進出口呈現前低后高、逐季回穩向好態勢,外貿規模逐季擴大。相比一季度,今年二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基數抬高了16%,維持快速增長難度加大。”黃頌平分析說,“同時,我國正處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階段,二季度進口可能有所放緩。初步判斷,二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增幅很可能出現回落。”
從數據和改革看利好
3月份,我國制造業PMI回升至51.8,連續兩個月上升,制造業PMI連續六個月保持在51以上,國內經濟穩中向好。
3月份,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0.2,在連續4個月保持環比上升走勢之后與上月持平。網絡問卷調查數據顯示,當月,我國出口經理人指數回升2.2至43.8;新增出口訂單指數、經理人信心指數、企業綜合成本指數分別回升2.2、3、0.4至46.4、50.9、22。
“我國外貿發展仍存在許多有利條件,國內經濟穩中求進,脫虛向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化,我國外貿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在不發生大的風險的情況下,經過持續努力,今年全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有望延續回穩向好的勢頭。”黃頌平強調,“海關將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圍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扎實推進穩定外貿增長的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促進外貿持續回穩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