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者有其屋”戰略 美國國會的努力得到了克林頓政府的支持。1995年,在一份旨在擴大房屋自有率的戰略性文件的序言中,克林頓總統寫道:“去年,我指示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亨利·G·希斯內羅斯……制定一個長遠規劃,實現住房自有率在本世紀末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提高住房自有率不僅有利于家庭和社區,還能夠促進經濟發展,壯大中產階級隊伍。重新點燃每一個家庭的購房夢會讓美國為迎接新世紀的機遇作好充分的準備。”這番話有何實踐性意義?這份戰略性文件接著說:“對于潛在購房者來說,無力支付高額的首付款和交易費用是限制購房的主要障礙。而另一些家庭則沒有充足的固定收入,無法每月根據標準借款條件所規定的市場利率還款付息。由公私領域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和才智而制定的融資戰略應當解決購房者的這兩大金融障礙。” 簡單地說,克林頓政府的意思就是金融領域應該找到創新型解決方案幫助那些無力購房者實現買房夢,政府也會不遺余力地給予支持。盡管該戰略有別于在危機中十分顯著的忍者貸款和“騙子”貸款(指不要求借款者提交資料,借款者可謊報收入的貸款),但是卻給即將出現的危機定下了基調。 克林頓政府還通過其他方式對金融領域施加壓力。1977年通過的《社區再投資法案》要求銀行在本地市場中經營貸款業務,尤其是針對低收入群體和少數族群。但是該法案并沒有明確規定貸款的指標,其執行由監管者負責。克林頓政府向監管機構施壓,要求其通過對銀行進行調查和罰款威脅來執行《社區再投資法案》。仔細研究銀行的抵押貸款業務之后就會發現,在20世紀90年代,隨著該法案執行的力度逐步加強,貸款也在逐步增加,尤其是在那些具有政治敏感性的大城市里,因為在那里銀行最容易受到監督。 這也使我回想起聯邦住房管理局曾為這些抵押貸款提供擔保。主要是針對其他金融機構敬而遠之的高風險抵押貸款。該部門直接受到政府的管控。2000年,克林頓政府將借款人可申請聯邦住房管理局擔保的最低首付標準大幅削減至3%,并增加了該部門可擔保的抵押貸款的規模上限,同時還將借款人應付的保費金額削減了一半。所有這些舉措都為低收入者住房建設和貸款市場的繁榮鋪平了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