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雖然證券市場仍未恢復上一輪的活躍程度,但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行為卻提前回潮。近期,上市公司陸續推出一系列規模百億的增發方案,包括國元證券100億元、萬科A112億元、武鋼120億元、浦發銀行150億元等。隨著這些百億大單的相繼推出,市場大幅下跌,自8月4日至9月25日期間,上證綜指跌幅已達35%。 另據Wind統計,截至目前,上市公司今年已募集完成再融資額高達2111.53億元,提出再融資預案(包括增發、配股、公司債、可轉債等)的公司擬募集資金更是高達6286.06億元。除此之外,上市公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企業債規模也已達3934.75億元。 而且,今年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還主要集中于周期性行業。下半年,披露再融資預案的公司主要包括地產、銀行、券商、煤炭、鋼鐵、有色等行業。其中,地產和銀行是絕對大頭。 在地產行業,保利地產和金地集團已完成增發,分別募資78億元和41億元。招商地產也擬以28.12元/股的價格定向發行不超過2億股;萬科A擬公開增發募資不超過112億元。在金融行業,浦發銀行擬定向增發募集資金不超過150億元;招商銀行擬配股融資180億至220億元;國元證券增發100億元的計劃和長江證券配股融資不超過40億元的計劃也已獲批。 然而,回顧這些再融資公司給予投資者的回報,不難發現這些公司取多予少、難逃圈錢嫌疑。萬科A配股3次,增發、發行可轉債各2次,總計再融資186.5億元,總計派現29.9億元。保利地產累計再融資146億元,總派現4.26億元。更有甚者,去年再融資210億元的海通證券,募集資金至今還趴在銀行賬上。 專家表示,由于再融資本質上是高強度的擴容行為,它的大規模展開必然成為引發股市異常波動的重要原因。在市場走勢并不穩定的情況下,對于再融資的審批要慎之又慎。專家建議,對于再融資行為,監管部門一定要審核其必要性、可行性,確保募投項目能夠真正地有利于公司的發展。同時,監管部門還必須強化對再融資行為的監管。
上市公司再融資額高達2100億元
在京東方完成120億元定向增發后,上市公司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百億元增發方案,包括國元證券100億元、萬科A112億元、武鋼120億元、浦發銀行150億元、招商銀行180至220億元等。 據Wind統計,截至目前,上市公司今年已募集完成再融資額已高達2111.53億元,提出再融資預案(包括增發、配股、公司債、可轉債等)的公司擬募集資金更是高達6286.06億元。除此之外,上市公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企業債規模也已達3934.75億元。
專家建議:對再融資的必要性進行審核 “上市公司紛紛再融資,是因為現在融資成本比較低,出于資本充足性的考慮。但這樣也會導致一個問題,就是會使資本使用率降低。”人大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表示,對于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行為,監管部門一定要審核有沒有必要性,如果沒有必要性就一定不要批。不能像以前那樣只做程序性的審批,而是要看企業是否真的需要再融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