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鋪李”,位于北京東直門北小街內 | |
古代典當業源頭不是西周或春秋戰國,東漢也只是萌芽階段。 關于我國典當業的起源,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英國1988年版《大不列顛百科全書》記載,中國的典當業在兩三千年前就已出現!睹绹倏迫珪芬舱f,中國的典當業可追溯到西周前后。美國典當協會發布的資料認為典當業至少可追溯到
3000年前的古代中國。西方國家之所以認為中國的典當業發源于西周,原來是把《周禮·地官》中的“質人”誤解為典當業的“以物質錢”了。 在國內,學術界也見仁見智。[詳情] | |
典當業到了宋代,由唐代的專營與兼營并立,逐漸向專營發展,正式成為了一種行業。這是中國典當業發展史上的又一大變化,也是宋元時期典當業發展的顯著亮點。 北宋前期,典當業還有專營與兼營之分,唐代的柜坊還大量存在,但很快向專營方向發展,形成了一種獨立的專門行業。當時的京城汴梁,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裝各有本色,典當行業鮮明的標志,是著皂衫角帶布頂帽。杭州城里,衣巾裝著,各行各業都有等差,典當業者裹巾著皂衫角帽,一看便知?梢姷洚斶@個行業在全國南北的標志都是一致的。[詳情] | |
 |
四川黃龍溪古鎮上的當鋪 | |
清朝末年第一場戰爭是咸豐二年(1852年)的太平天國運動,農民起義軍沿長江東進,在南京建都,又揮師北伐,鐵蹄踏遍了大半個中國。正等太平軍與清軍在長江中游和天津外圍激烈爭戰之際,英法兩國利用中國內戰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戰爭從咸豐六年九月(1856年)開始一直延續到咸豐十年
(1860年),英法聯軍占領廣州、天津,洗劫京師。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創傷還未愈合,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又發生了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北方的許多州縣被占領,血洗京城,火燒圓明園。宣統三年(1911年),爆發了辛亥革命。[詳情] | |
 |
19世紀初的上海街頭當鋪 | |
徽州是個出商人的地方,從明代中葉以后,徽商就是當時的十大商幫之一,經營鹽、茶、木材等行業。但相比之下,這些行業都沒有典當業賺錢來得快,徽商于是紛紛投向典當業,當時廣泛流傳著“無徽不典”的民諺;罩莓攷土⒆憬希蛲庋由欤⒄碱I了長江以北,連《明實錄》中都有“徽商開當,遍于江北”的記載。明萬歷時,河南巡撫沈季文上奏,在河南經營典當業的徽商有213家之多。集聚在嘉興縣的徽州當幫,以農田為拙業,專以質庫居積而自潤。在揚州開當鋪的,無一是本土人,多是徽州新安的商人。[詳情] | |
 |
歷史上的典當行會是保護行業利益的平臺 | |
典當行會最早出現于宋代,當時已形成了典當行業特有的服飾、行語、規則。明清以來,以地緣關系為紐帶的典當業行會不斷得到發展和增加。北京的典當業行會創建于嘉慶八年(1803年),初名“公合堂”。后改為典商會館,又易名當業商會、當業同業公會。庚子年間,由劉禹臣發起,集資籌建了“京師當業思預堂;痣U公益會”,交由同業公會管理,這是北京當時較早而且較大的行會之一。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當、爐、綢緞等一些大行會提議,組建了北京總商會,典當業行會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詳情] | |
 |
始建于公元1346年的平遙縣衙 | |
“當帖”又稱“由單”,相當于今天的營業執照。唐代以前典當業是否由政府審批,因傳世資料太少,無從判定!短屏钍斑z》記載,唐代公私以財物出舉者,“任依私契,官不為理”。也就是說開設質庫要有官府的公契,否則發生糾紛政府不管,這里的公契相當于以后的當帖。 五代時期開始征收當稅,從稅法的角度看,征稅是合法性的標志。五代以后的典當業也不再是無政府狀態,經營者得到了官府的承認,具有了合法地位,可惜這也是一種分析猜測而已。 清代當帖有了明確的記載。[詳情] | |
 |
聳立于縣城明清古街的牌樓 | |
復恒當自清光緒初年起就設立在祁縣城西關,當鋪的東家,是本縣的許步寬和段家窯的馬家,兩家合股投資,一直經營到民國三十七年(1945年)祁縣解放前夕。 由于復恒當是一個普通的當鋪,為了減少成本,嚴格根據典當業“緊七慢八”的原則(七人緊些,八人寬松點,一般不超過8人),盡量做到不養閑人。大掌柜是祁縣人李國珍,在當鋪是權利最大的人物,主管人事和負責處理重要事務;二掌柜是平遙縣人王嘉勛,專門負責對外聯絡;三掌柜是文水縣人韓本謙,總管柜臺業務。這是復恒當的決策階層。[詳情] | |
 |
“三有”標準當鋪 | |
典當業的設置主要是當鋪。在人們的印象中,中國的當鋪有“兩高”,即高柜臺和高院墻。長期以來,“兩高”成為當鋪的標志。 其實,嚴格地講,當鋪也有許多種類和標準。中國典當業的分類,按財產所有者的身份區別可分為四類,即佛寺典當、皇室典當、官府典當、私人典當;從經營規模可分為五類,即典、當、質、按、押。規模最大的曰典,次之曰當,其余的質、按、押規模愈來愈小!肚灏揞愨n·典質業》云:凡稱為典者,其典當的價額沒有限制,以連城之璧而質千萬。[詳情] | |
 |
座落在京城鬧市的金寶典當行 | |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用這首詩比喻典當業的盛衰復蘇,再恰當不過了。 典當業最早復出在四川省。1987
年12月30日,四川成都成立了中國第一家華茂典當行。典當業集中復出的地方是浙江省的溫州。1988年2月,溫州金城典當行成立。到1989年,全市9
縣2區已有8縣2區開設當鋪42家,有典當業的縣區達到88%,當鋪數額約占當時全國已有典當業的1/5。根據《溫州的典當業》一文記載,溫州金城、大公、扈成、東航、公平5家典當行,1989年放出資金合計2601萬元,抵押的動產物品價值629萬元。[詳情] | |
|
 |
始建于1922年的上!霸斾仭庇小昂I系谝粰n”之稱 |
 |
清末之后典當業一落千丈 |
 |
國典當業誕生于晨鐘暮鼓的寺院 |
 |
“要想富,開當鋪”,到了清代典當業出現極盛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