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今在山西祁縣已尋覓不到復恒當的店鋪,但聳立于縣城明清古街的這座牌樓似是對復恒當等山西幫輝煌時的一種紀念。 |
 | 提要:山西祁縣是山西典當業的發源地,也是山西當幫的集聚地,山西經營當鋪最多的地方。在這個典當業的故鄉,復恒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當鋪。我們看到的復恒當,雖只是茫茫典當業海洋中的一葉扁舟,但卻反射出典當業的方方面面,以小見大。
組織嚴密 不養閑人
復恒當自清光緒初年起就設立在祁縣城西關,當鋪的東家,是本縣的許步寬和段家窯的馬家,兩家合股投資,一直經營到民國三十七年(1945年)祁縣解放前夕。 由于復恒當是一個普通的當鋪,為了減少成本,嚴格根據典當業“緊七慢八”的原則(七人緊些,八人寬松點,一般不超過8人),盡量做到不養閑人。大掌柜是祁縣人李國珍,在當鋪是權利最大的人物,主管人事和負責處理重要事務;二掌柜是平遙縣人王嘉勛,專門負責對外聯絡;三掌柜是文水縣人韓本謙,總管柜臺業務。這是復恒當的決策階層,當鋪的事務和發展前景主要由他們定奪。除此是業務人員,柜員兩人,經辦收當、贖當、寫票、清票、卷包等事項。管賬先生一人,在管理賬目的同時,還兼管文書、出納及金銀首飾等貴重當品的保管。另外,有學徒二人,協助柜員包扎當物,往卷包上掛木牌,寫明編號、品名、件數、當本(掛牌)。廚工屬臨時雇傭,不在正式人員之內。不難看出,復恒當機構精簡的程度,這些重要的工作只有幾個人完成,大都是身兼數種職責。
復恒當實行股份制,職員的待遇,根據股份多少和能力高低來定,之間懸殊很大。掌柜的和管賬、管事的上層人員,有頂身股,參與分紅。每月沒有固定的薪水,采取預支的辦法,每月清一次,每賬期(三年)總結算一次。頂身股起初一般為二厘,個別的有三厘。分紅的辦法,是按每屆賬期盈利多少、銀股、頂身股平均分配。最好的賬期,每股可分二、三千兩銀子。一般的職員,進來不到一年的,只管吃沒有工錢,每月補貼七、八百文制錢。一年后決定去留和定薪水,留下的一般年薪三至五元。滿十年之后,才開始有頂身股的權利,但沒有長進的、品行不端的,時間再長也沒有希望。復恒當的薪水差別,既體現了當鋪典型的資本參與分配的制度,也刺激了員工向高層進取的精神。 進入民國,復恒當風雨滄桑,歷盡磨難。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軍占領祁縣后,復恒當一度遭搶,損失嚴重。為了發展,與日新當合并,規模才日益擴大,人員增加到十幾人,一直到1945年祁縣解放后停業。
嚴格管理 高人一籌
復恒當雖然小,但在管理上卻非常嚴格,制定有整套的規則和紀律。每天掛招牌是雷打不動的第一件大事,5點鐘必須把招牌掛到百米多遠的十字路口,以招攬顧主。收當的柜員在柜臺前不能坐,從早上6點站到晚上10點,要站十四五個小時,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身居顯位必須具備這樣的鐵功夫。柜員還能說話走動,學徒就更加難過了,學徒進號十年內不設座位,要始終保持“立正”的姿勢,常常引起浮腫病,身子稍有歪斜就要受到訓斥。所以,伙計們給復恒當編了一段順口溜:“當鋪飯真難吃,站柜臺下地獄,沒有金雞獨立功,莫來這里當長工”。由此可見制度的嚴厲。在復恒當里,不論是站柜臺收當,還是干別的的工作,甚至接待客人,說話、走路、倒茶,處處都有規章,不守規矩就要受處分,嚴重的就被開除。 對當鋪員工的個人生活和行為也有嚴格的規定,不準沾染上喝酒、看戲、賭博、嫖娼等不良行為。而且不管掌柜還是一般職員,一律不準攜帶家眷。回家探親也有嚴格的時間規定,最多一禮拜,一天也不能超過,也不得早走或推后。有個職員,回家探親超過五天,當鋪以其無故超假,違犯號規被開除了,盡管請了當地的紳士和家人來多次說情,也無濟于事。 對學徒的學習培養要求更嚴。每天晚上必須練字,三個月舉辦一次評比,若無長進,通知其上司領走,叫“倒口袋”。打算盤,要求背口訣、記位數,既要快又得準。晚上管賬先生結賬時,讓小伙計坐下比賽打算盤,故意念得特別快,看誰打得又快又準。如果兩三次打不對,就把算盤奪了攆出去,以示懲戒。多次考試不及格,就被打發走人了。 復恒當的當票,更有講究。當票是典當業最重要的一張票據,它既是當戶押物借錢和贖當的證明,又是當鋪憑以放貸、計息和保管抵押物登記記賬,驗票付還押物的根據。當票作用的兩重性,對當鋪和顧客都非常重要,復恒當十分重視當票的制作和填寫。當票要求寫清品名、件數、當本、利率和日期。正是為了寫好當票,復恒當的學徒規定每天都要下功夫練毛筆字,要求練到“點如桃,撇如刀”。當票的“當頭”,按《千字文》天、地、元、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十二字順序編號,每月一個字頭,正月為天字頭,第一筆交易為天字第一號。值得強調的是,復恒當的當票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一是把各種當物以不同的符號代替,單衣用“·”,棉衣用“○”,夾衣用“×”,謂之單點、棉圈、夾叉。二是其他當鋪收當時在當票上臨時批注“破碎”、“潰爛”、“蟲蛀”、“光板”等字樣,復恒當不是這樣,而是在當票上早就印好了這些字樣,用草字專書,獨具一格,顧客一般不注意,識字不多的也認不出來。這是一個訣竅,用意有三:一是避免刺激當戶,因為一件好好的衣服,在上面寫個“破”字或“蟲咬”,當戶不僅有意見,還容易發生爭執,影響生意。二是給當鋪留個后路,當物萬一保存不好,受到損失,可以據此力爭;三是打起官司來,當鋪輸不了理。這些用意由于表示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樣,復恒當就比別的當鋪更含蓄一些,這也是復恒當高人一籌的地方。 復恒當的賬目完整清晰。收進當物時記入“分當賬”,記載當日收當、贖當銀錢出入的有“流水賬”,記載浮存款和借入款項的收支有“往來賬”,登記銀股、身股及股數銀兩的有“萬金賬”,除此還有“總賬”。
薄利多收 服務周到
復恒當的日常業務與其他當鋪沒有二致。當戶持物來當,由柜員驗貨,金銀辨成色、稱重量,珠寶玉器看色澤、辨真假,衣被看質量、分新舊。一般當物由柜員檢驗,貴重物品必須請掌柜定奪。決定收當后,對當物估價,按照當鋪基本的原則,當物不當原價,但要通過討價還價求得當戶滿意,不能強迫,這就看嘴上的功夫了。估價之后,填寫當票。柜員把號次、品名、花色、成數、件數和貸款金額寫在當票上,并由另一柜員核對,無誤時交給管賬先生蓋章,連同貸款交給當戶。贖當時,柜員下當票,驗明無誤,算出本利,收清錢票,批注在當票上,把當物交還當戶。 當鋪的工作雖然單調、乏味,但復恒當卻做得認真,業務開展得也比較活躍,經濟效益比較顯著。成立時只有500兩銀子,以后盈利就倍股,到民國初年發展到二三千兩。每年平均架本(放出的貸款)一般在一萬八千至兩萬銀元。為什么生意越做越好?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按照當鋪正常的途經盈利。一是降低當物估價。不論什么當物,再新再好也不當原價,金銀首飾最多七、八成,衣物最多六、七成。二是靠吃利差。如向銀號借入的款項,按春夏秋冬四個標期清算利率,一般月息八厘至一分二厘。私人向當鋪浮存款項,300元以下不出利息,300元以上很少利息,最多也只有三、四厘,但對當戶貸款一律為三分,比銀號的利率高得多。低息進高息貸利差就有不少。三是到期不贖加息。如一件衣服當10元,月息三分,6個月贖走,應付款11、8元,滿一年則需付款13、2元。若成“死當”,就以高于本金加利息的價格處理,又可獲得一些利潤。 這些都是典當業的生意經,復恒當是不會放棄的。但這些都是共有的,你知我也知,不足為奇。除此,復恒當的生意興隆,還有其獨到之處。 第一,
資金來源充足。復恒當流動資金主要靠銀號支持,祁縣的聚合順、晉恒通、裕記錢莊和農工銀行等,復恒當都與之有密切的往來關系,每有資金短缺就向他們貸款。復恒當也很講信用,銀根緊時馬上歸還,絕不拖延推諉。 第二,
薄利多收。其他當鋪評估當物時,盡量壓低價格,以取得厚利。復恒當與此相反,當物估價總要比其他當鋪高出一點,顧客看倒當鋪取利比較輕,便趨之若鶩,于是顧主盈門,生意興隆。 第三,
服務周到。復恒當上上下下,對顧客態度和藹,服務周到。有一次,由于疏忽,把一件狐皮大衣誤認羊皮大衣被人贖走,當戶來贖時發現出了差錯。大掌柜夜以繼日地組織全體職員核對,查出線索后,深入該村,通過親友關系把狐皮大衣換回來,并向當戶陪情道歉,挽回當鋪的損失和當戶的信任。 第四,
開展讓利活動。每年農歷除夕,復恒當破例通宵開業,大年初一第一筆交易,給予足額貸款,當戶要當多少錢就給當多少,一般不打折扣。所以,每年臘月三十日,門口當物者擁擠不堪,即使輪不上天字第一號,也比平日多當一點錢,這種活動給當鋪帶來了很好的效益。
(作者為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