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遲福林:生產主導向消費主導轉變亟待破題 |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處于生存型階段,擴大社會產品供給,滿足私人產品需求是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為此,經濟增長以追求總量為目標,注重投資和出口在經濟增長中的拉動作用。具體表現為:過去30年內GDP保持接近10%的年均增長;第二產業比重維持在50%左右的高位;投資和出口在經濟增長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開始從生存型階段進入到發展型階段。發展型階段的一個重要特點。[詳細] | | |
|
 |
陳淮:擴大消費又有新特點了 |
中國擴大內需,也不是從今天開始的。我們從亞洲金融危機就開始面對這個問題,1998年我們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搞過一個“過剩經濟”的課題,那個時候我們認為短缺已經讓位于過剩,供和求的對比關系中,供大于求成為失衡的常態,供不應求是失衡的特殊現象。1999年中央提出,擴大內需要成為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 今天,我們擴大內需又有新特點了,擴大消費又有新特點了。[詳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