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 Introduction |
鈕文新: |
1992年開始專業從事證券金融報道,1994年至1996年任《中國市場經濟報》編委、副總編輯;1996年至2001年在中央電視臺作為總編導制作大型系列片《走進國債》、《金融風暴》和《資本市場》。2001年進《財經》任金融首席編輯;2002年5月進《財經時報》任總編輯。 現為: CCTV證券資訊頻道執行總編輯; 首席財經分析師; 證券發展研究中心資深顧問; CCTV《投資大參考》資深顧問。
|
|
|
|
|
| ·一二級市場銜接點存在嚴重錯誤 2014-06-23 | 盡管我們無法在股市上嚴格地定義投資和投機,也沒有理由批判投機的合理存在,但如果認購新股完全是出于投機的目的,那這個市場一定出錯了。新股發行的錯誤在于“一二級市場銜接點上發生了嚴重的錯誤”。 | | | ·新一輪改革或再從農村啟動 2013-09-05 | 新一輪土地改革的核心無疑是“流轉”,并通過“流轉”一方面使農民變為有產階層,一方面用利益置換集體土地國有化,打破土地“大產權”和“小產權”的二元化結構。 | | | ·信貸資產證券化將改善流動性 2013-08-30 | 資產證券化的目的是為了加大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所以商業銀行在選擇證券化標的資產的時候也有很大的學問。 | | | ·下半年經濟工作三大看點 2013-08-02 | 從產業政策、貿易和改革三個方向共同推進,這才是中國經濟最有效、最強勁的推動力,也是“穩增長”的關鍵手段。 | | | ·不要誤讀中國貨幣發行量 2013-02-04 | 緊縮政策迫使股市暴跌,迫使債務融資需求不減反增,而且利率高企,形成了高利貸風波,影子銀行業務和信托貸款膨脹等等一些金融風險。而更大的風險在于實體經濟變得越發疲弱。 | | | ·新三板三大問題未解 2013-01-18 |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是“競爭性做市商交易制度”,這是納斯達克成功的重要基礎。我們也說要搞“做市商交易制度”,但單一做市商毫無意義,因為它的報價必然帶有嚴重的“利己傾向”,抑制與自己看法不一致的交易行為。 | | | ·中國需要優質“熱錢” 2013-01-17 | 中國過去許多年排斥所有的“熱錢”。但是,就像“倒洗澡水一同倒掉了盆里的孩子”,這樣的排斥政策顯然也排斥掉了“優質熱錢”。 | | | ·貨幣政策受制物價走勢 2013-01-15 | 合理運用流動性管理工具組合,發揮好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調節作用,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 | | | ·沒有理由放棄中低端制造業 2012-12-31 | 必須要看到企業群,即為龍頭企業搭建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群。政府為企業創造條件,讓他們能夠產生集聚效應,發揮產業優勢,這一點不可小覷。 | | | ·降低房價還是要增加供應 2012-12-26 | 政府調控樓市最好的辦法是有效加大商品房供給,但中國卻是需求和供給一起壓制。結果是什么?需求長時間壓抑、供給又出現暫時短缺,一旦壓制不住,樓市就會爆發性逆轉。 | | | ·中國經濟需要主動性增長 2012-12-05 | 中國經濟動力依然集中于大中型企業,與政府投資拉動密不可分;而小型企業的“負回升”顯示民間資本的活力不夠,也就是說,中國經濟主動性增長的動力還很欠缺。 | | | ·中國經濟需終結十大不良循環 2012-12-04 | 2013年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大家對此充滿期許。我認為,最為核心的經濟工作要點在于,使經濟重歸更加良性的循環軌道。 | | | ·投資短期化存巨大風險 2012-11-09 | 我們必須對此足夠重視。現在的關鍵在于貨幣政策,我們必須看到整個世界正在發生的是一場空前的“貨幣之戰”,在此過程中,中國的貨幣政策必須順應國際大勢。 | | | ·資本流向是否再次逆轉 2012-10-24 | 經濟政策的選擇關鍵是“興利除弊”。如果我們可以權衡好利弊,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利弊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對于出口也一樣,關鍵是如何穩定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和比較優勢,而不是出口額度的簡單增減。 | | | ·央行完全有理由再降準 2012-10-16 | 鑒于貨幣市場逆回購總量已遠超4500億元——“降準”0.5個百分點所釋放的貨幣數量,且市場資金依然偏緊,央行完全有理由“降準”一次。不要怕給市場帶去“過度寬松錯覺”,只要央行有能力控制好貨幣總量,保持被動擴張節奏,那就應當有所作為。 | | | ·歐美濫發貨幣無異于趁火打劫 2012-09-21 | 發達國家濫發貨幣對中國經濟“百害而無一利”,而發達國家新一輪濫發貨幣之后的、中國股市的表現,實際正是對這一困境的準確表達。 | | | ·中國正經歷全球性貨幣戰爭 2012-09-18 | 歐元區“無限量、無條件收購債券計劃”,實際就是歐元區最為重大的貨幣政策決策,其意義遠遠超過N次減息;美國QE3(第三次量化寬松)已經推出,同樣是全球重量級的貨幣政策。 | | | ·第四輪做空中國來了 2012-09-11 | 中國已經沒有再猶豫的資本了。如果不能立即采取非常規手段,大力度結束中國經濟的惡性循環,恐怕這一場經濟戰爭將十分慘烈。 | | | ·降準還要等多久 2012-09-04 | 如果是央行沒有精確計算而使上述變數發揮作用,那何時降準將很難揣度。但我認為,在貨幣市場利率穩定的前提下,觀察短期流動性投放的數量,這或許是觀察降準時機的一個角度。 | | | ·中國股市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2012-07-17 | 中國股市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信心當然比黃金還重要,但是,我們必須強調,對經濟而言,一定是“投資者的信心比黃金還重要”,而不是其他什么人。 | | | ·郭樹清很可能是賭市終結者 2012-07-10 | 郭樹清已經意識到股市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中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說,現在是中國經濟30年來最大的風險期,它要求中國不僅要顧及長遠發展的問題,同時更要兼顧中短期風險的防范。 | | | ·金融開放也能局部試點嗎? 2012-07-05 | 金融改革也好,金融開放也罷,說到底“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僅僅就金融論金融,就金融改革開放論金融改革開放毫無意義。 | | | ·美國重振制造業對中國的啟示 2012-06-14 | 我們必須學會面對現實,中國的經濟基礎是制造業,制造業滑坡是對中國經濟最大的威脅。我們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需要調整經濟結構,但絕不能把產業分成優劣,而我們往往把人類生存必須的中低端消費品產生視為落后,這是大錯特錯。離開了中低端消費品,中國的產業幾乎沒有優勢可言。 | | | ·政策正走向“適度寬松” 2012-05-29 | 我們總是被極左或極右的思維方式所困擾,就像沒學好數學的小學生,只知道正數和負數,但總是忘記“0”這個非正非負的數字。該吸取教訓了。 | | | ·中國版垃圾債風險幾何 2012-05-25 | 高收益必定伴隨高風險,而且這類債券基本不適于中小投資者參與,如果取用“高收益債券”的提法,極易誤導投資者,而帶來很大風險。 | | | ·新興產業:沒有過剩就沒有創新 2012-04-13 | 中國需要大力推動的戰略新興產業是否可以被“計劃”出來?政府的作用到底應當是什么?如何看待“一哄而上”?如何理解多晶硅、風能等所謂“產能過剩”? | | | ·請取消股票紅利稅 2012-03-15 | 紅利稅必須取消。政府稅收必須體現應有的社會功能,這個功能不僅僅是政府官員有錢花,更需要體現政府對社會公平的維護,尤其是要通過差異體現政府對市場公正的態度和褒貶的意圖,而絕非“哪里有錢哪里就有稅收”。 | | | ·資本外流將是長期趨勢 2012-03-01 | 美國近幾個月的就業數據在持續改善,而且吸納就業的就是實體企業。這是我們必須重視的情況,因為中國政策尚未關注到未來資本可能的“大出血”。 | | | ·是“罕見投資機會”,還是炒作機會? 2012-02-17 | 中國太需要股市了。無論是國際環境給中國經濟帶來的風險,還是從國內產業轉型、拉動戰略新興產業的角度,或者是消費需求的推高,這些都需要股票市場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 | | ·資本市場不要簽發“特別通行證” 2012-02-16 | 市場建設是好事,但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也必須秉承為投資者服務(比如為創業投資者退出服務)的原則,而絕非是再為某類公司圈錢開立“特別通行證”。 | | | ·重啟國債期貨時機成熟 2012-02-13 | 年國債期貨市場混亂僅僅是表面現象,而關閉它的關鍵原因是在于:包括國債在內的所有利率都沒有實現市場化,而且國家宏觀調控體系尚未建立,CPI的穩定機制根本不存在。 | | | ·垃圾債應慎行 2012-02-08 | 中國現行市場條件,距離發展垃圾債市場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不站在投資的角度系統性地解決好市場交易制度的問題,“垃圾債市場”就會變成“垃圾市場”。 | | | ·銀根不松股市沒戲 2012-01-05 | 過去兩年的股市下跌,基本基于以下兩條邏輯線:其一,貨幣過度緊縮和監管大動作使得儲蓄被鎖定于銀行系統,儲蓄轉移不成,股市資金枯竭;其二,股市毫無節制地IPO,加劇了股市抽血效應,股市資金更加枯竭。 | | | ·期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2011-11-29 | 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分令人期待,倒不是期待“大幅度放寬貨幣”,關鍵是期待中央必須拿出防止“經濟失速”的措施。我現在看到的問題是:人們還是在基于“松緊與否”等字眼的掰扯,而不是著眼于大局的總體考量。 | | | ·央行在為下調存準率鋪路 2011-11-24 | 實際上,過去歷次上調法定存準率時,我們也都會看到貨幣市場央票反向操作——放出適量的貨幣,然后再上調存準鎖定更多的貨幣。 | | | ·全球性債務重組開始 2011-10-31 | 現在的問題不在于歐洲,更在于美國。目前,美國方面最大的聲調是:歐美金融血脈是連在一起的。什么意思?這是不是意味著歐洲的債務重組會拖累美國?是不是意味著美國也會因為歐洲的重組而被迫也實施債務重組? | | | ·壯大實體經濟才能抵御泡沫沖擊 2011-10-27 | 所謂的泡沫經濟,人們往往看到的是資產價格虛高。但實際上,資產價格的虛高往往是實體經濟虛弱所致。日本如此,美國、歐洲也是如此。 | | | ·美英正在逼迫歐洲債務重組 2011-10-11 | 中國必須明白,歐美債務重組對歐美“有百利而無一害”。有人說,這會傷害歐美的貨幣和債務的信用。我看相反,只要債務重組成功,歐美信用都會大幅提升。受害者當然是中國等債權國,我們所持有的歐美資產都將瞬間大幅縮水。 | | | ·請把M2增幅拉回到16% 2011-09-26 | 我不相信中國土地上的人民幣會逃脫中央銀行的視線,如果說M2中沒有包括什么,一定不是現金或存款,而一定是具有杠桿的衍生工具。所以,請不要用什么“M2失真”為貨幣緊縮過度尋求托詞,這毫無意義。 | | | ·美國再印鈔也是“救急救不了窮” 2011-09-21 | 貨幣投放沒有實體經濟承接,而變成金融市場的財富再分配。分配完了,刺激作用也就消失了。金融效率越高,財富分配的速度就越快,刺激作用消失的也就越快。不是嗎?無論是QE1還是QE2,當美聯儲債券購買一停止,刺激作用當即灰飛煙滅。 | | | ·外匯占款正在打劫中國 2011-09-07 | 如果中國傳統制造業在如此低廉的價格之下被人家控制,外國商人將通過這一壟斷更大規模地“通吃全世界”的財富。那時,物價上漲更快,老百姓會變得更窮。 | | | ·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2011-09-05 | 加息沒有抑制CPI的上漲,反而使之大幅攀升;與此同時,加息卻使巴西經濟增長快速俯沖,而最終勢必滑向“滯脹”陷阱。現在,巴西央行可能突然醒過夢來了,于是開始大幅減息,一次就是兩個基數——50個基點。 | | | ·美國或已落入“流動性陷阱” 2011-09-01 | 貨幣投放真能拉動經濟增長?在我看來,如果一個國家已掉進流動性陷阱,那無論怎樣放松貨幣,都將無濟于事。而美國很像。 | | | ·美債違約會不會孤注一擲? 2011-07-26 | 到目前為止,美國債務違約對美國沒有什么“特大或致命”的打擊。只要金融霸權、軍事霸權和輿論霸權還都在美國人手里,“賴賬”對美國而言就是最好的選擇。 | | | ·要提防世界經濟風云突變 2011-06-17 | 國際經濟形勢經常會風云突變,這是中國政府不得不防的事情。現在,到底有多少人可以意識到希臘這個歐洲小國的債務問題會發展到怎樣的程度?而一旦最壞的情況——債務違約發生,世界經濟會因此而遭受怎樣的痛苦?我們經常用“不確定”作為“沒有能力判斷”的說辭,卻意識不到“不確定”本身就是最大的風險。 | | | ·不能以加息抑制物價上漲 2011-06-15 | 我們現在首先要搞清楚,全球經濟一體化、貨幣霸權實際存在、基礎商品金融資本定價而非實業資本定價、寡頭壟斷實際存在等等,這是判斷一切問題的前提。 | | | ·美國出現債務違約并非毫無可能 2011-06-07 | 美國會出現債務違約嗎?目前看,中國的專家、學者、官員大都不相信美國會發生債務違約的問題,僅僅把國會遲遲不能批準“提高國債余額上限”作為“黨爭”或“利益之爭”的籌碼,但如果較量始終沒有結果,而實實在在出現債務違約,哪怕只是短時間的,那結果會是什么?中國如何應對? | | | ·注重“不由自主”的經濟因素 2011-06-01 | 當中國開放度不斷提高,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國經濟的獨立性已經大幅削弱。在許多問題上“不由自主”的成分越來越多,我們必須正視這樣的現實,并采用一切“非常規手段”趨利避害。 | | | ·美國“新”承諾能兌現嗎 2011-05-17 | 我們必須清醒,美國不會讓中國人輕易地占到便宜。也正因如此,談判取得一點進展都是值得慶幸的,但愿美國“做的比說的更多一些”。 | | | ·不能再踩剎車了 2011-05-14 | 從政策層面看,中性政策為主,適度增加貸款或其它社會融資。保住投資增速,絕不能讓經濟失速將是未來宏觀調控的主題。 | | | ·“熱錢”之禍 2011-04-20 | 在通脹越演越烈的背景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斷出示報告,紛紛調低各國經濟增長預期,這傳遞出什么消息?典型的先脹后滯、因脹而滯的“滯脹”特征。 | | | ·房價漲易跌難 2011-03-30 | 中國現在解決房價問題是從調整供求關系——減低需求、加大供給的角度著手,這是一個錯誤的方向。因為,需求要是減低了,開發商以銷定產,而減低供給。 | | | ·個稅起征點為何難以大幅提高? 2011-03-24 | 現在看,大幅提高個稅起征點的難度比較大。一方面陷于財政收入減低速度過快的原因。另一方面,估計中央也希望用“小步快走”的方式來逐步提高個稅起征點。 | | | ·警惕日元泛濫成全球通脹推手 2011-03-22 | 不要心存幻想,只要看到石油、食品價格大漲,“滯脹”就必然發生。其實,現在已經顯露初期苗頭。而且,過去是美國一家造孽,現在又加上了日本。兩股資金的合力,加上中東局勢、震后重建、日本糧荒等重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滯脹”臺風提前到達無疑。 | | | ·貨幣政策工具成本置換? 2011-02-23 | 法定存準率后,剛剛平伏的貨幣市場定盤利率再度上揚。這意味著,貨幣市場資金短期再度吃緊。如果央行減少央票回收力度,利率會逐漸回落。 | | | ·銀行被迫惜貸誰倒霉? 2011-02-11 | 貸款緊縮后最倒霉的當屬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小企業。大銀行不搭理它們,小銀行怕搭理它們,民間資金成本又無法承受,而等待著它們的命運不言而喻。 | | | ·人民幣已經被高估了 2011-01-13 | 尤其是一般貿易,繼2009年出現近50億美元逆差之后,2010年驟然攀升9.5倍,達472億美元。所以,人民幣沒有繼續升值的理由。甚至應當適度貶值,也就是說,人民幣已經被實際高估。 | | | ·股市投資難度加大 2011-01-06 | 股市的表現可能復雜些。因為商品價格上漲會推高股市,但一旦“預期”實體經濟成本大幅上漲,利潤變薄,那它也會大幅跌落。 | | | ·全球性通脹危機來了 2010-12-24 | 醫治一觸即發的“全球性通脹危機”,必須世界各國一起緊縮貨幣,而不是個別國家。但現實恰恰相反,美、歐、日三大經濟體全都在執行“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巴西等前期已經開始收緊貨幣的國家最近已經停止了進一步地緊縮。 | | | ·周小川終于說話了 2010-12-17 | “池子”的說明,是想告訴我們,未來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不是緊縮,而是對沖外匯占款,100%的回收。 | | | ·削弱加息預期才是明智抉擇 2010-12-07 | 筆者堅持所謂“穩健”指的是:“該緊的緊、該松的松,不剎車、不加油,不僵化、不教條”,重在“靈活、有效、有針對性”。 | | | ·加薪控通脹最有效 2010-11-23 | 千萬不要落入“三元悖論”的陷阱。不要以為強化資本管制,就可以獲得獨立的貨幣政策。“三元悖論”所講述的原理,只適用于“內需拉動型通脹”。 | | | ·關注政策手段微妙而重大的變化 2010-11-19 | 下一步必須讓不斷提高的實體經濟成本,有控制、逐步地傳導到下游,容忍更高一點的通脹率,否則實體經濟的利潤就會被大幅壓縮,甚至導致大量企業破產。那問題就太大了。 | | | ·別讓“熱錢”打劫中國財政 2010-11-11 | 我理解的周小川“池子”其實就是用多種工具吸附市場流動性的手段,也可以視為“一籃子手段”或“一籃子工具”。 | | | ·美國繼續造孽 2010-11-05 | 眼下通脹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元貶值”,而非中國需求過旺。原材料價格的大漲是美元的原因,食品價格的上漲是短缺加炒作。所以,我們治病需要對癥下藥。 | | | ·不贊成“寬財政、緊貨幣” 2010-11-03 | 我認為,中國執行“中性貨幣政策”是對的,但絕不能現在就“收緊”。那種“逆國際經濟潮流而動”的做法搞不好會使中國經濟墜入深淵。 | | | ·各國應聯手抗擊美元貶值 2010-10-26 | 人們之所以如此急迫,絕不是因為要討論人民幣是不是升值,升值多少的問題,而是要求美元不要貶值的問題。 | | | ·千萬當心“過調” 2010-10-22 | 我們看到GDP三季度增速逐月回落,三季度當季只有9.6%。GDP兩位數的增長確實過高,需要壓下來,但未來應當任由其滑行,而不能進一步壓制,否則會出現“過調”。 | | | ·不能照搬強勢貨幣國家政策 2010-09-15 | 根據蒙代爾和克魯格曼的“三元悖論”的原理,只要國家允許貨幣自由幅度,這個問題就解決了。真解決了嗎?我看沒那么簡單。這需要我們發展中國家具有創新性的思維邏輯。 | | | ·資本爭奪進入中國 2010-09-09 | 中國“投資環境惡化論”的出現并不稀奇,這是后金融危機時期必然出現的輿論,因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太明白資本聚集對一個國家經濟的重要性了,這是市場經濟發育一日不可或缺的核心資源。 | | | ·客觀看待歐債問題 2010-09-06 | 所謂的“債務危機”已經發生一年了,我們才看到他們一份相對客觀的報道,而危機發生和發展過程中,我們看到的IMF一點都不冷靜,只知道去考量救援需要多少錢,現在看,除了給希臘提供了一些援助以外,根本也沒用多少錢。 | | | ·創業板高管辭職潮是股市的錯 2010-08-25 | 我們沒有理由把板子打到這些高管身上。在我看來,在現在這樣的創業板市場環境中,發生這樣的事十分自然――這是市場錯了,而不是高管錯了。 | | | ·美國需要的是加息 2010-08-11 | 單純的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會使美元貶值繼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繼續,新興經濟體不得不面對輸入性“通脹”風險;但更倒霉的是歐洲和美國,它們則不得不面對“滯脹”的風險。 | | | ·股市該關注的財政政策 2010-07-29 | 這時候財政不是無所作為,而壓縮一般性財政支出就是一個辦法。所以,謝旭人提出“要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公務接待費、因公出國(境)費用、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等三項經費規模。 | | | ·別逼迫地方政府逃債 2010-07-27 | 現在是第三次大規模的清理了。這次和前兩次相同的是:地方政府背景的公司融資;不同的是:前邊兩次,一次主要是外資債權,一次主要是企業和私人債權,而這次主要是銀行貸款。 | | | ·中國股市的大收購時代 2010-07-26 | 中國傳統產業已經到了非整合不可的時候了。做強傳統產業,讓他產生足夠的利潤。而這樣的轉變當然需要這些傳統產業的兼并、重組、整合,這是一條必由之路。 | | | ·全球金融新時代上路 2010-07-23 | 美國金融改革法案被其總統奧巴馬簽署了,這不僅意味著長達兩年之久的“立法爭斗”以奧巴馬的勝利宣告結束,也不僅像奧巴馬所說“金融改革不光對個人消費者來說是件好事,對美國經濟來說也同樣是件好事。” | | | ·保增長和調結構不可偏廢 2010-07-20 | 誰都知道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必然的,但我們是不是可以不去顧及總量問題,不顧及中國的社會穩定而一味強調結構?當然不行。 | | | ·經濟下行風險不可小視 2010-07-19 | 我堅持判斷,下行風險不可小視。好在現在中央政策開始轉向,政府投資和貨幣放松都開始做了。如果不出預料,四季度GDP增幅回落應當降低。 | | | ·匯率問題缺少中國聲音 2010-06-18 | 中國的匯率定值所參照的一籃子貨幣中,美元比重過大,在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我們應當重新修訂貨幣籃子,改變美元占比,并借以達到無論美元、歐元之間的匯率如何改變,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都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 | | ·貿易條件惡化不可掉以輕心 2010-04-14 | 進口價格的大幅上漲,出口價格漲不上去,而且交易量大幅萎縮,這說明中國的貿易條件驟然惡化。對此,政府絕不可掉以輕心,這是十分嚴重的問題。 | | | ·加息就能抑制通脹嗎? 2010-04-02 | 對于美英經濟而言,石油價格大漲引發的通脹,這屬于“輸入性通脹”。抑制“輸入性通脹”,加息正所謂“別人生病,自己吃藥”——于事無補。中國現在最大的經濟風險就是“輸入性通脹”。 | | | ·鐵礦石:壓制中國經濟的利器 2010-04-01 | 鐵礦石價格大漲,將會導致中國根本無法控制通脹。最近以來,國內鋼材價格上漲的消息不絕于耳,這樣的成本推動型的輸入性通脹,中國貨幣政策當局幾乎無力控制。 | | | ·關注歐洲債務“危機” 2010-02-10 | 歐洲所發生的債務危機會如何發展?會對中國、美國經濟構成怎樣的影響?有沒有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是不是會影響中國經濟?會不會形成相互影響,造成惡性循環?會不會形成金融危機的第二沖擊波?這恐怕是個真正的麻煩。 | | | ·央行欠一個解釋 2010-01-15 | 央行在這個時候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什么?所有投資者都顯得有些困惑。我認為,這時候央行應當給出恰當的解釋,以避免市場誤讀,并引起更大的波動。 | | | ·亞洲股市正在慢慢擺脫華爾街陰影 2008-11-01 | 在美聯儲降息的同時,亞太股市出現了一個井噴的行情。看了這個行情之后,長嘆了一口氣,主要的原因在于我終于看到了我們以香港為代表的亞洲股市正在慢慢地擺脫華爾街的陰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