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得漲價之風,就喊民生艱辛,似乎成了某些媒體的慣性。就地鐵分時段漲價的提議,仔細想來,未嘗不可。北京公共交通的問題,恰在于沒有提供價格略高、乘坐環(huán)境略舒適的選擇。作為城市中堅力量的中產階級,只能在高價的私家車和廉價的公共交通兩種方式間選擇。選擇前者,則加劇道路擁堵;選擇后者,則公共交通更加擁擠。因此,在保證低收入者廉價出行的基礎上,為城市居民提供多樣的價格服務相匹配的公共交通服務,正是政府該思考的課題。

針對北京市將研究通過實施軌道交通“高峰平峰差別化收費”政策,引導乘客錯峰出行的傳聞,《新京報》發(fā)表社評稱,大多數乘客的出行需求都是“剛性”的,他們必須趕在那個時間點上學、上班、辦事……地鐵高峰再擠,他們都得硬著頭皮上,高峰票價即使上漲,還照樣得忍痛扛著。因此,“高峰平峰差別化收費”難以實現錯峰的初衷,惟一的結果,只是市民、尤其是廣大的上班族交通成本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