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夢是什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生活和工作在自由、民主、公平、正義、互助和和諧的,能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社會中,這就是21世紀中國人的精神生活之夢。在構想和編織21世紀中國人精神生活之夢時,需要正確處理這樣一些重大的關系。
一是需要正確處理自由、民主與集中和秩序的關系。很顯然,雖然在實踐中有這樣和那樣的曲折,但是在理論上,無論是馬克思恩格斯,還是毛澤東鄧小平,他們革命和建設的目的,就是建立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生動活潑的、寬松和諧的、心情舒暢的、自由和民主的大同社會。但是,自由和民主,并不意味著混亂,并不是社會和政治的不穩定。
中國既需要擴大自由,發揚民主,形成一個生動活潑的、有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也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社會。需要一個有科學民主決策,有執行力和能解決人民提出的各種問題的強有力的黨和政府,努力營造一個既自由民主,又有秩序和安定的民生和發展環境。
二是需要正確處理個人精神與集體主義、公民權利與國家利益、市場競爭與社會公平的關系。一個社會,一個社區,一個單位,既要保護每個人的個人生活和財產不受侵犯,尊敬每個人的個人自由,鼓勵每個人創業、工作的積極性,保護其合理合法的分配所得,又要做到個人行為不影響和損害公共利益,按照公開、公正制定的制度約定,每個人為國家和公共利益約束自己的行為,履行義務,合理納稅。
因此,既要保護私人的產權不受損害,也要用契約的辦法維護公共和國家的利益。比如,在規劃建設拆遷安置中,需要合理地征收和補償,既不能侵害個人的利益,又要不能因個別人要價過高,影響公共利益。特別是在國家國防需要上,需要每個符合標準的公民,義務服役,保衛國家。
三是需要正確處理宗教與政治的關系。宗教古來有之,是千萬年來人類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形成了基督教、佛教、伊斯蘭、道教、印度教等宗教,不論我們對其喜歡與否,它們都傳承千年而不衰,深深地影響著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們的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中國有數億群眾信教。因此,承認客觀現實,保護和滿足人民群眾宗教需要是國家的責任。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奉行仁愛兼利的人際和諧準則,重視對人的尊重和關心,提倡人和人之間的相互關心、愛護和幫助,強調和諧親善的溫和氣氛。
在與現代文明俱進,學習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我們要傳承中國自己優良的語言文字、思想學說、生活習慣、社風民俗、道德規范等文化傳統,這是識別世界上誰是中國人的重要標志,是保持和加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長久興旺發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