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財政收入突破8萬億元,再上新臺階。 近年來,全國財政收入保持了強勁增長勢頭:從2005年財政收入超過3萬億元,2008年躍上6萬億元,再到2010年突破8萬億元,年均增長達到20%。財政收入持續(xù)增長,主要得益于經濟的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 財政的錢多了,怎么花是百姓最關心的問題。這些年,優(yōu)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民生領域的投入,一直是財政工作的著力點:農村和城里的孩子享受免費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保障體系逐步覆蓋城鄉(xiāng),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有了最低保障,保障房建設不斷提速……剛剛過去的2010年,國家財政在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的支出,全部超過年初的預算。廣大群眾也切身感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越來越溫暖。 然而,與優(yōu)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相比,有些財政的錢就沒有花到正地方。比如,有的地方經濟發(fā)展并不快,財政也并不富裕,但政府和有關部門建的辦公樓卻是超一流水準,配套修建的大廣場上,小橋流水,花團錦簇。也有的部門添置辦公用品“獅子大開口”,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天價采購”之類的事情時有發(fā)生。這些大手大腳的花錢、慷國家之慨的行為,令人心寒。 雖然財政收入增加了,財政的日子好過了,但還遠未到敞開花錢的時候。總體上看,我們在民生領域的欠賬很多,醫(yī)療、養(yǎng)老、就業(yè)等方面的保障水平還很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仍有待提高,急需花錢的地方還很多,財政收支矛盾仍十分突出。 因此,財政支出仍需要精打細算,“好鋼用在刀刃上”,將有限的錢用在多辦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上,用在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特別是要堅決制止和杜絕“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等各種形式的鋪張浪費,嚴格控制公務接待費、公費出國、公費購車等方面的支出。家大業(yè)大,花錢卻不能大手大腳。 說到底,財政的每一分錢都是人民的血汗換來的,財政的錢取之于民,更要用之于民,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應該、也沒有權力從中牟私,亂花浪費。財政花出去的每一筆錢,都應該仔細掂量。可花可不花的錢,一定不能花,需要花錢的項目,要經過充分論證,確保資金花到實處、花出效益,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