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聞回放 |
 |
|
機構預測CPI 11月見頂
明年物價不會失控 |
經濟參考報 2010-12-1 |
11月還未過去,各研究機構就紛紛發布對這個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預測報告。綜合來看,多數機構認為11月份我國CPI漲幅將達到4.8%左右,為全年最高,12月出現短暫的回落。進入2011年,通貨膨脹壓力將再次增大,甚至個別月份達到5%至6%的水平。不過從明年全年來看,政府完全有能力穩定物價。 |
明年財政和貨幣政策可能不變 |
經濟參考報 2010-12-1 |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之際,《經濟參考報》記者走訪了多位國內知名經濟學家,邀請他們對明年中國宏觀調控政策可能的基調進行預測。綜合多方觀點,明年將繼續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也就是說,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另外,政府將堅守3%的物價上漲目標。 |
中國穩定物價打出“組合拳” |
中國新聞網 2010-11-30 |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作出修改。近期,國家發改委聯合商務部、農業部等多個部委密集出臺了多個物價調控新政,一系列“組合拳”力度從嚴,并且手段翻新,一場穩定物價的調控戰役就此拉開序幕。 |
物價調控大限將至
漲價預期減弱 |
經濟參考報 2010-11-29 |
近期,包括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部門和北京、山東等地密集出臺具體調控政策,力度為近年罕見。調控壓力之下,不管是糧食收購市場還是農產品批發、零售市場,價格的回落帶來了漲價預期的明顯減弱,囤積炒作行為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但生產、流通環節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仍有待解決。 | |
|
 |
|
 |
 |
視
頻 |
 |
|
|
|
 |
|
 |
 |
微博評論 |
 |
|
· 網友“資深物流鳥人” |
如果說通脹是一只損害人民福利的田鼠,那么政府的價格管制則有可能是一頭更可怕的狼。 |
· 網友“國信泰九劉強” |
仔細分析10月CPI數據,此次通脹主要由食品價格上漲推動,食品價格上漲為CPI上升貢獻了74%,居住類價格上漲為CPI貢獻了16.6%。衣食住行,都有明顯的上升趨勢。這對低收入階層將會產生巨大的沖擊,老百姓收入的增長永遠趕不上貨幣的貶值。 |
· 網友“墮天使的白羽” |
最近國內的通脹很厲害,大宗商品能漲的都漲了,那通脹的源頭在哪里呢?政府能不能有效的控制住通脹呢,這是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這關系到民生嗎,那為什么會通脹呢,這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國內的制造業不景氣,10萬億的信貸都往大宗商品上跑,能不漲嗎;其二,匯率大戰的代價,中國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
· 網友“金石廣發” |
收入在通脹面前隱形,財富在高房價面前消失。 |
· 網友“Angel冰1980” |
中國內部有一個推動通脹的發動機,它的力量從哪里來呢?很多利益綁在一起,地方政府要通過房地產收入充實財政,國企要依托股市融資。股市又給很多人提供了一個投資的機會,股市的膨脹會增加財富,投資驅動力背后也是資金輸入驅動。很多人要趕快發財,這是貨幣超發背后的最大原因。 |
· 網友“ceboy” |
天天都看到新聞里播為穩定物價,政府、發改委連發X通知,采取N措施,看標題都讓人討厭,因為老子吃菜還是那么貴,中國從來就不缺法律和通知,缺的手段和執行 | |
|
 |
| | |
 |
|
 |
吳東華:四招掐住通脹咽喉 |
從目前來看,不能控制的是豬肉、石油、農副產品和大宗商品的國際定價權。所以,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建議:改變農產品的供求,平衡菜類供應的即期與遠期,降低國際大宗商品的國際波動性,平衡豆渣、食用油、大豆供應的即期與遠期。[詳細] |
|
 |
葉檀:穩定物價必須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 |
物價輪番上升是我國市場分割的必然結果。市場化三十年,我國形成的是各自占山為王的小市場,而非在統一規則下的全國大市場。農產品價格上升,是反思制度雙軌制、摧毀山頭林立的地方小市場的重要契機。[詳細] |
|
韓保江:改善價格環境需找準發力點 |
要想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占用耕地增加的情況下,長期穩定糧食和農副產品充分供給,必須從保護農業和讓農民獲取合理的比較收益入手,來選擇更有效的惠農政策。要惠農,最根本的是要讓農副產品價格充分反映其真實價值。[詳細] | |
 |
管理好通脹預期 |
 |
|
 |
鄭學勤:預期是通脹最大推手 |
如果人人都相信價格持續上漲是必然的事,那么,原料和商品都會順理成章地不斷提價,工資和福利會不斷提高,資產投機泡沫迭升,儲蓄額遞減,利率政策失效。在物價騷動人心不穩的時候,在缺乏全面數據和科學理論的情況下,誰都不應當輕易提倡通脹合理論。[詳細] |
|
 |
馬紅漫:遏制“漲價”須修正通脹預期 |
由于本次漲價涉及范圍廣泛,已對公眾的日常生活和消費心理產生了明顯影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漲價態勢,將會導致通貨膨脹預期進一步強化,惡化市場經濟運行秩序。[詳細] |
|
辜勝阻 王敏
馬軍偉:引導通脹預期是調控物價的重中之重 |
管理通脹預期和抑制高物價已經成為當前宏觀經濟調控面臨的最大任務。加強通脹預期管理,治理通貨膨脹,不僅要合理引導預期,避免物價波動引起心理恐慌和經濟劇烈振蕩,而且要強化措施,回收并調節流動性,穩定商品市場供應。[詳細] | |
 |
給游資一條出路 |
 |
|
 |
吳睿鶇:游資要打擊更需給制度化出口 |
在爆炒農產品資金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民間資本。當民資有錢無處花時,就變成了游資。游資并非天生偏愛炒農產品,而是被逼無奈,才轉向農產品。這反映出民資的合法投資路徑很少。對付當前農產品的漲價潮,要對癥下藥。[詳細] |
|
 |
田俊榮:引導流動性流向需要資金的地方 |
應當從戰略上重視流動性充沛帶來的機遇,借鑒“大禹治水”的做法,想方設法引導流動性流向需要資金的地方:可以把流動性引向實體經濟;可以把流動性引向薄弱環節;還可以把流動性引向金融市場。[詳細] |
|
高偉:將資金引向農田 |
在農村,不是錢太多了,而是錢太少了。從整個社會看,資金流向出了問題,流動性之所以看似過剩,主要是因為它在城市里打轉轉,甚至是在金融系統里打轉轉。只要這些錢和生產建設相結合并服務于生產建設,就會創造價值,不會引發通脹。[詳細] | |
 |
貨幣政策適應是根本 |
 |
|
 |
陳東海:通脹乃貨幣現象根治靠收緊貨幣 |
既然貨幣投放過多是中國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那么這種貨幣現象就必須使用貨幣手段才能得到解決。解決貨幣投放過多,無非一是提高資金的使用成本即提高利率,二是控制銀行放貸的能力和成本,也就是提高存款準備金的比例,三是嚴格控制貨幣投放甚至削減貨幣供應總量。[詳細] |
|
 |
許小年:加息怎么就這么難呢 |
領導,您知道嗎,通貨膨脹歸根結底是個貨幣現象,經濟理論和世界各國的經濟實踐已證明了這一點。要想治理通脹,必須果斷而堅決地緊縮銀根。[詳細] |
|
劉利剛:有序緊縮貨幣政策或為央行最優選擇 |
要想將通脹預期控制在一個較為穩定水平上,央行應該向市場明確其政策意向——新一輪加息周期已經啟動。這樣,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才會對未來的現金流形成一個明確預期,并據此進行資產配置,這將有助于減少市場的投機行為和市場波動。[詳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