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敢說這次的土地風暴就能吹散樓市上空的最后一片烏云,主要是因為兩點,一是這不是第一次在樓市調控中刮起土地風暴,另一點是樓市調控的難度和難點還不是土地閑置這一點,同時即使是囤地行為,也是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聯手戲,要徹底破開這個套,確實不是那么容易。 但是,這次的土地風暴確實也是值得期待的,也有兩條理由:一是徐紹史部長前段時間明確表示,三個月后,樓市將發生徹底逆轉,房價會出現明顯下降。徐部長講這樣的話,肯定是有的放矢,不是說著玩的。如果不是對土地風暴有絕對信心,部長不會這樣講話。 二是,這段時間以重慶的掃黃打黑為標志的全國性反腐敗運動風起云涌,一批黑幫分子落網,牽涉到的政府官員案件也水落石出,特別是中央在壟斷部門、權力部門的反腐斗爭取得突破性勝利,一批中央機關和地方政府里的腐敗分子鋃鐺入獄。 我們知道,土地部門領導在這些年已經成為社會上最危險的職業,就是因為權力太大了,而全國土地價格飛漲、開發商囤地富可敵國、買賣土地比蓋房子掙錢、倒騰土地批件比當年倒賣糧票還猖狂,都不能說與土地部門的縱容,甚至同流合污有直接關系。 每次調控都有土地風暴高高卷起,但是每次調控之后,土地風暴也就灰飛煙滅,似乎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囤地的繼續,圈地的繼續,荒草繼續瘋長,倒地的再發大財,地王繼續翻江倒海。 其實,土地風暴有巨大的調控作用,因為土地是開發商的命根子,而土地市場的混亂發展,造就了一批不蓋房子的地產商,地產商成為當代大地主,也可以說是惡霸地主,他們有權、有勢,不把中央調控當回事,很多的開發商也不得不成為地產商的佃戶,靠從地產商那里零批土地維持開發量。 潘石屹曾經估算過,有三分之一的開發商只倒地,不蓋房。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政府從農民手中,低價收購后轉成國有土地,拍賣后,價格實現了市場化的體現,但是,地產商得到土地后,哄抬地價,非法獲利。不但破壞了國家的正常土地市場秩序,也讓土地市場脫離了房屋市場成為一個獨立的非法市場。 中國從來不缺地,土地是有限的,但是為人民解決基本住房需求的土地從來也不是稀缺的。中央一直強調要讓人民住有所居,如果連這些土地也解決不了,住房從何談起? 土地調控其實操作起來最簡單,有現成的政策,比如兩年閑置無償收回,一年不建就收閑置費,土地費用一年內交清等等,都相當的有力量。 另外,檢查土地是不是閑置,也非常簡單,就是看看,圍墻里面的樓房是不是已經能夠開始建設了,是不是按時上市交易了?如果圍墻里面是雜草叢生,如果僅僅一個大坑成了養魚池,那么這塊土地就應當收回了。 一張單子就能解決問題,甚至都不用法院的傳票。 北京核心城區的工體四號地塊被李澤楷旗下的房地產公司盈科大衍地產公司拿走,按照約定此地塊開工日期為2006年9月20日,竣工日期為2008年3月31日,合同成為一紙空文,該地塊于今年8月21日被轉讓給瑞安建業。僅此一項轉讓,盈科大衍賺了多少呢?轉讓價為1.18億美元,當初拍賣價為5.1億人民幣,按照當時的匯率,僅為0.6414億美元,按照2009年8月的匯率,約為0.7467億美元,考慮到中間費用,“小超人”大概賺了0.5億美元,3年利潤在78%以上。這個消息去年成為輿論的焦點,和囤地的典型。 土地風暴又來了,這種神話可能不能繼續下去了,據悉,國土資源部已將一份涉及全國1457宗閑置土地的統計表交予銀監會,銀監會將根據這份“黑名單”做一次全面的風險排查。其中80%的閑置土地可能被收回。 從公布的北京閑置土地共160宗,總面積703萬平方米來看,對照前年調控期間曝光的土地閑置情況,以及這些年的項目開發情況看,這個統計與實際的閑置土地數量還有很大的差距。 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一片約29萬平方米的土地備受外界關注。北京市國土局的資料顯示,這片土地歸知名上市企業泛海建設所擁有。這塊地約定的開工時間為2005年,約定的竣工時間為2007年,土地出讓金總額為2.2億元。直至目前,該地塊尚未動工,按開工時間算,捂地時間長達5年。 2005年該地塊的樓面地價僅為262元/平方米。時至今日,該樓盤銷售均價已經漲到了4.5萬元/平方米。整個地塊僅捂地就可以多賺228億元。 征地不蓋房,蓋了房子也讓老百姓買不起,征地就是為倒地,倒地就是要暴利,國家要這些人干啥?要這樣的企業干啥?何不如把這塊地皮分給老百姓自己組織起來建設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