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6-11 作者:遲福林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十二五”時期發展方式轉型的基本趨勢
“十二五”發展方式轉變會呈現什么基本趨勢?總的判斷是:“十二五”是改革發展實現歷史轉變的關鍵五年;是第二次轉型和改革的歷史起點;是擴大居民消費、構建消費大國的關鍵五年;是打破行政壁壘、大力推進城鎮化的關鍵五年;是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關鍵五年;是推行低碳經濟、實現綠色發展的關鍵五年。 1.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的轉型 消費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消費主導的發展模式更具穩定性和持久性。 (1)投資-消費失衡是現行經濟發展方式的突出矛盾。從投資和消費的關系來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長期高于消費。最近幾年,消費的貢獻率在逐步提升,尤其是2008年以來隨著經濟刺激政策的出臺,消費的增長比較明顯。但總體來看,消費還是一個逐年走低的趨勢,其中主要的是居民消費率的下降。 (2)未來5年左右要努力實現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的歷史性轉變。首先,從國際經驗來看,在人均G
D P達到3000美元的時候,投資出口對G D P的影響呈下降趨勢,消費開始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當前,我國的人均G D
P在3000到4000美元之間,應當說正處在提升消費率的歷史拐點。 (3)要實現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的轉變,關鍵取決于能不能推動相關政策和體制的創新。如果“十二五”時期,最終消費率、居民消費率都提高5~10個百分點,也就是居民消費率由現在的49%提高到55%左右,居民消費率由現在的35%恢復到50%左右的話,那么就會初步形成消費主導的基本格局。這樣一個目標在未來的5年左右能不能實現?第一,取決于消費政策的調整和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變化。第二,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調整關鍵在于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例如:以緩解收入差距為目標,啟動新一輪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控制政府財政收入增長速度,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以資源紅利的社會共享為目標實現國有資源的合理配置;推進壟斷行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構建財產性收入的體制基礎,逐步緩解并縮小居民過大的財產性收入。 2.工業化主導向城市化主導的轉型 城市是消費的主要載體,加快城市化進程是構建消費大國或者形成消費主導的戰略性選擇!笆濉睍r期,我國正處在由工業化主導向城市化主導的轉型和變革的重要階段?傮w上說,工業化處在一個調整提高的階段,城市化將呈現快速發展的基本趨勢。 (1)城市化進程對發展方式轉變會產生重要影響。改革開放30年,我國的城市化不僅滯后于工業化進程,也與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有一定的差距。從國際經驗來看,一個國家人均G
D P3000美元,城市化率大概在55%左右。2009年我國人均G D
P已超過3000美元,開始進入工業化的中后期,但城鎮化率僅為46%。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國內消費需求的釋放和升級,導致內需不足和產能過剩。 (2)未來5年,我國將形成城市化主導的新格局。也就是說,我國城市化率至少由現在的46%達到50%以上。有沒有這種可能呢?第一,未來的5年,我國將進入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城市化率每年將提高1%至1
.2%,由現在的46%達到50%。這個快速發展,由東部向中西部擴張,中西部的城市群將成為突出特點。有一個誤區,以為中部的落后主要是工業化率太低。但從統計數字看,中部的工業化貢獻率,與全國的平均水平差不多。但中部的城市化率滯后于東部15個百分點,甚至還低于西部0
.6個百分點。預計“十二五”時期,以武漢城市圈為重點的城市群將成為中部城市化的一個突出亮點。在大中城市加快發展的同時,將出現大城市群、城鎮化、區域一體化齊頭并進的格局。第二,城市間的競爭與發展將成為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活力。第三,適應城市化時代需求的第二次轉型和改革。未來5-10年,改變城鄉二元制度安排,我國的城市化率至少可以提高10個百分點,“十二五”時期應當盡快改變城鄉二元的制度安排;二是推進行政區劃體制改革,為形成經濟主導的城市化新格局提供制度支持;三是推進中央和地方的合理分權,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城市發展自主權。 3
.公共產品短缺向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轉型 (1)我國開始進入公共產品短缺時代。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家庭的支出主要是私人產品的支出。近十多年來,家庭的支出開始逐步向教育、醫療這樣一些支出轉變?傮w上看,現在個人用于公共產品的年均支出大概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前五年的支出總額。公共產品短缺時代的到來,政府公共服務投入總量明顯增加,數量上說是歷史最高的。但是在財政支出中的比重,以及占G
D
P的比重相對來說還是偏低的。比如,2008年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4.4%,社保與就業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10.9%。我國教育支出的絕對數在明顯加大,但是相對比例卻有所降低,2008年教育支出占G
D
P的比重從3.2%降到2.97%。2009年世界平均教育支出是4.6%。 (2)解決公共產品短缺時代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對我國發展方式轉型將產生重大影響。首先,它關系到消費傾向又涉及到再分配的水平。比如,公共服務與消費率,澳大利亞藍領是發周工資,周五晚上一般支出都很大。為什么他們敢于當期消費,就是有安全的社會保障網。印度的消費率也較高,它的消費率與財產權清晰直接相聯系。嚴格而清楚的財產權是印度消費率比較高的一個重要條件。 (3)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經濟水平的制約,更涉及到制度的安排。未來10年,廣東省將拿出近2.5萬億解決全省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是不僅國內領先,而且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這是一個財力問題呢,還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呢?廣東調整了財政支出結構,把用在其他地方的錢拿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是有眼光的戰略性選擇。廣東省這樣一個大手筆的投資,會明顯改善廣東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會由此加快形成廣東人力資源優勢,這對廣東的發展方式轉變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4)我國要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重要的是要加快建立公共服務體制,構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基礎。要明顯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真正建立一個公共財政體制;要明確劃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務職責上的分工體系和由此的問責制;要盡快出臺全國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 4.中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的轉型 低碳經濟不僅是對現行發展方式轉型的挑戰,更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歷史機遇;它不僅涉及節能減排的技術創新,更是以破解結構性矛盾為核心的制度變革;它不僅是一場環境革命,更是一場深刻的經濟社會革命。 5
.增長方式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轉型 以G D
P為核心目標的經濟增長與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有內在的聯系,并形成政府追求經濟總量擴張的相關機制與政策。例如,上級政府確立一個量化的增長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地各級官員身上,使G
D P的增長成為官員考核升遷的主要指標。這一機制的形成,必然助長權力干預經濟。在社會矛盾的處理中往往傾向于為G D P增長讓路。這樣,改變G D
P為主要目標的增長方式,不能不改變政府主導型的增長方式!笆濉睍r期,政府轉型將成為我國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和重點。 政府轉型具有深刻性和復雜性。從現實情況看,政府的職責劃分和政府的自身利益直接聯系在一起。過去我們一再講,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今天,由于現行的財稅體制、干部選拔機制等綜合性因素,使部門利益、地方利益開始形成并具普遍性。為此,改變政府主導型的增長方式和改變政府自身的利益傾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十一五”規劃強調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改革的關鍵和重點。這幾年行政體制改革有所進展,但是總體上沒有大的突破,甚至在有些方面矛盾問題更為突出。要改變政府主導型的增長方式,重要的是在“十二五”時期加快推動以政府轉型為主線的行政體制改革。比如:建立中央地方嚴格分工的公共職責分工體制;推進行政區劃體制改革;推動行政體制范圍內的三權分設的改革;推動公共治理結構的建立和完善。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