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皮具之都”廣東獅嶺采取措施應對“金融海嘯”。新華社記者 黃玫
攝 | 心理恐慌大于眼前困境
記者調查發現,雖然東莞外向型企業目前遇到困境,但仍有力量應對危機。只是目前對經濟發展前景不明產生的心理恐慌,正在東莞地區加速蔓延,這比企業遭遇困境本身更可怕。 臺商葉春榮在東莞投資已有20多年了!霸诖箨懡浬踢@幾年,我們經歷過非典、高油價等各種復雜形勢,但從未像今天這樣感受到壓力,時刻面臨著生死的考驗,真不知自己是否能撐過這個冬天! 葉春榮目前還兼任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據該協會的統計,今年以來,珠三角的臺資企業已關閉遷移600多家!捌髽I現在真是說倒就倒,但這只是開始,寒冬還遠沒有真正來臨。” 葉春榮說:“從去年以來,企業已在吃力地消化調整出口退稅率、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帶來的經營壓力,沒想到又來了全球金融風暴,真是雪上加霜,企業疲于或無力應對。”訂單直線下降、明知虧本還得接單苦苦支撐、工廠不得不大量裁員,葉春榮身邊的同行們正在經歷的這些困境讓他感到寒意徹骨,“大家都很擔心,十年賺的一年就賠光。” 東莞一家大型制鞋企業老總江華貴說:“由于國內物價上漲因素得到了一定控制,原材料成本下半年有所下降,今年企業的日子還是好過的,大多數有實力的企業還是有能力抵御住困境挑戰的,但全球金融風暴的來臨使大家的信心再次遭受重創,愈加嚴峻的經濟形勢讓我們不得不擔憂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面對企業的生死考驗,江華貴處于兩難境地!皣蓝磳⒌絹,將給企業帶來多大的沖擊,我們心里真是沒底。現在企業手中的出口訂單數量明顯減少,利潤率也下降不少。企業每天一開門就需要1000多萬元的開支,如果繼續維持下去,我這樣的大企業也難幸免;如果一關了之,就徹底放棄了重獲生機的機會,更對不起全廠員工! 記者采訪發現,現代產業關聯度極高,往往在一個龍頭企業背后,有數十家甚至數百家配套企業。這些產業鏈中的龍頭企業普遍呈現的悲觀恐慌情緒在產業鏈上下游行業中迅速彌漫。
信用危機大于經濟危機
企業界認為,部分企業惡意倒閉產生的不良連鎖反應不僅在產業鏈上產生成倍的放大效應,更為嚴重的是,還帶來了各市場主體之間的極度不信任。 近日,東莞大型玩具企業合俊集團的倒閉不僅導致7000多工人失業,而且還使至少200多位供應商2億元的貨款化為泡影。 東莞市常平鎮勝達玩具廠總經理周志明做玩具的加工分包業務,2004年他曾因上游的訂單發包商欠資倒閉逃匿,遭受240萬元的損失,親眼目睹了因這家企業倒閉而造成13個家庭家破人亡。“玩具業有著涉及門類多、關聯度高、業內貨款常賒賬等特點,一家企業倒下至少帶來三倍的放大效應。這種惡性事件的連鎖反應就像‘火燒連環船’,沉重地打擊了整個行業! “因為合俊倒閉事件的陰影,外界都認為中國玩具行業完了,現在同業之間見面都互道‘節哀順變’。”東莞玩具界最知名的企業之一——龍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老總梁麟說,“我們在東莞的港資玩具企業大多向香港銀行借貸,但合俊事件后,香港銀行將玩具行業視為‘高危行業’,惜貸嚴管,催交還款。已有五六十家企業因合俊事件的牽連在銀行信貸上被‘卡脖子’。” 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李鵬說,目前這種信用危機還發生在員工與老板之間。有些企業員工擔憂老板欠薪逃匿,堵住工廠大門,不讓老板回家,生怕“明天再見不到他”。
期盼外力大于主動自救
對于如何渡過這場危機,企業界更多的還是在抱怨外部環境,如經濟形勢、國家政策、法規實施等不利因素,把救市的期望更多寄托在政策和環境改善上,而對如何發揮企業的主觀能動性、依靠企業自身和行業協會的力量方面,消極情緒和被動觀望較多。 大多數企業老板認為,目前政府救市最優質的資源、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出臺優惠政策,同時期盼國家能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堅定投資者信心。 國家政策和東莞當地政府都鼓勵企業主動轉型升級,有的企業及早主動轉型升級贏得了先機,但有的企業則表現出對調整、發展對策的遲疑和消極態度!艾F在讓我們搞產業轉型升級就是去找死,就像是讓一個危重病人轉移,可能還沒有到目的地就死了。”梁麟說。 多位港資和臺資勞動密集型企業高管認為,改革開放之初,他們冒著風險來東莞創業,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現在為了廣東省“雙轉移戰略”的大局,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還要直面轉型升級和產業轉移的風險,有些“被拋棄的感覺”。
[相關報道] 珠三角:政企攜手渡難關
全球金融風暴正在加劇對實體經濟的不利影響,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加工基地之一的珠三角已先期感受到這種沖擊。為增強對金融風暴沖擊的抵御能力,珠三角各地政府及時敏銳地建立起危機意識,著眼于眼前危機與長遠目標,采取迅速經濟救急、夯實營商環境、加快轉型升級等多套組合拳,切實幫扶企業化解危機、從危機中尋找機遇。
[相關報道] 困難期苦練內功待“暖春”
記者近日在東莞調研發現,由于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不可測因素增多,前期部分東莞外向型企業倒閉的趨勢仍難遏制,今年底、明年初將迎來較大規模的外向型企業倒閉潮。 |